“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描寫的是風刮過江面能造成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棵翠竹歪歪斜斜。
全文: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催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竹傾斜。?
《風》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壹首詩。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擴展資料:
這首詩寫出了風的力量。前兩句就“風”的季節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雕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後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壹齊傾斜。
風,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經由生命個體用心去感受或通過外物的變化知曉。因此,全詩無出現壹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之外部形態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態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
可見詩人對物態常識的熟知與了然。在這種生活常識的支撐下,詩人熟練地通過外物的形變來顯發風之特點,以間接描寫來表現風的種種情態,讓人真切感受風的溫存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