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漢字復活的韓國

漢字復活的韓國

朝鮮半島長期以來,壹直都沒有自己的文字。直至公元約3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此後壹千多年裏,漢字是朝鮮半島唯壹的書寫文字。

1446年,李朝的世宗頒布了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但由於當時中華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巨大影響,這套表音文字並沒能大範圍使用。此後的四百多年時間裏,占據朝鮮半島主流的仍是漢字。

1945年,隨著日本殖民的結束,朝鮮半島的壹些表音字學者提出凡愛國者應全部使用表音字。

1948年,韓國成立後,文字爭論持續不斷,被稱為“60年文字戰爭”。

1946年,慶祝世宗大王創制韓文500周年,設立每年10月9日為韓文日。韓文、朝文舊稱諺文。

1948年,韓國施行諺文專屬用途法:“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諺文書寫。然而,在過渡期間,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李承晚時代,又在小學實行漢字教育。

1970年,樸正熙於發表漢字廢止宣言,韓文日設為公休日。

1972年,撤回漢字廢止宣言。

1980年代中期,“諺文世代”(在廢止漢字,諺文專用時代接受教育的人)占了多數,使用漢字的出版物銷量大跌,韓國的報紙、雜誌等逐漸降低漢字的頻率。

1990年代後期,完全不識漢字的世代形成,根據切身經驗和利益,要求漢字復活的呼聲漸高。

1998年,金大中發表漢字復活宣言。

2000年,在中小學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

2005年1月,制定《國語基本法》,規定“公***機關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用韓文書寫,但在制定總統令時,括號內可以使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

2009年2月,在“韓漢之爭”久未停戰的韓國,20名前總理***同簽名上書青瓦臺,呼籲李明博強化漢字教育,提議在韓國的小學正式開設漢字教育課程。政府教育部調查的國民輿論顯示,89.1%的受訪者贊成重開漢字教育。

2015年4月29日,韓國SBS新聞報道,小學課本已規定同時用韓語和漢字標註。因1970年韓語專用政策從教科書上消失的漢字,時隔45年復活,在韓國國內引發了熱議。

韓國教育部列舉了並註漢字的理由:社會需求增多、單詞的意思簡單易懂、詞匯能力的提高等,2018年起分發的小學課本將同時標註漢字。此舉並不同於在文章中混雜使用漢字這樣的混用。然後,韓語相關團體和全國教育委員會事務局和全國教職員勞工組等團體卻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如單方面推進、給學生輔導課帶來負擔等。 下圖是韓國的標準漢字,韓國正體字和繁體字、簡體字的比較

韓國正體字敎 裵 氷 尙 鎭 眞 卽 甛

繁體漢字 敎 裴 冰尚 鎭 眞 即 甜

簡體漢字 教 裴 冰 尚 鎮 真 即 甜

韓國的漢字詞匯,和中國漢字也有不同,不僅有差異,甚至差異還很大,比如“食母”,是女傭之意。

還有壹些韓國自造的正體漢字,比如

乫(“加”下加“乙”)

乭(“石”下加“乙”)

乶(“甫”下加“乙”)

乷(“沙”下加“乙”)

畓(“水”下加“田”)

伽(人旁加“加”:伽)

不僅有自造的韓國漢字,還有壹些獨有的詞匯,比如,

中國漢字 韓國漢字

催促 促求

真心 精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