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處雅安市滎經縣城西古城坪。位於中峻山下滎河南岸的第三階地上。臺地東西長約九百米,南北寬約七百五十米,高出滎河約四十米。滎經是巴蜀文化的發源地之壹。滎經古嚴道文化早於廣漢三星堆文化。古嚴道城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牦牛道的起點。城垣板夯而成,夯層厚達二十厘米。現存南墻和東北角墻體較好,中段發現有城門遺跡。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嚴道古城遺址 組成部分 :由主城和子城兩部分組成 地處 :雅安市滎經縣城西古城坪 東西長 :400米 南北寬 :375米 古城遺址簡介,嚴道的由來與古嚴道居民的構成,各類墓葬及出土文物,南羅壩巴蜀墓群,曾家溝戰國墓群,牛頭山磚室墓群,水井坎溝崖墓群,高山廟墓群,探訪嚴道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簡介 嚴道縣城由主城和子城兩部分組成。主城平面約呈正方形,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75米。夯土中發現漢代陶罐、甕、缽、筒瓦等殘片。子城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城墻建築方法與主城同。東墻殘高1.2米,寬1.5米,墻內夾有大量漢代遺物。 嚴道的由來與古嚴道居民的構成 滎經最初的居民是由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氐羌系統的徙、笮、青衣等族人及外來的楚人(也應該包括有舜的後裔,因楚文化也有舜文化的成分)構成。春秋戰國之際,楚莊王之後裔岷山莊王,約於公元前六世紀至四世紀,以滎經城為中心的楚人建立了附庸於楚國的岷山王國。滎經縣在岷山莊王管轄時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所以成為楚國從麗水地區運送黃金的轉運站。岷山莊王以莊為氏,他是楚王派在滎經管理麗水地區黃金的代理人。至秦滅蜀後,岷山莊王族被迫“南遷滇池”,因而後來的滇王莊嬌也應是楚莊王之後裔。公元前六世紀時,滎經便已是蜀國開明王朝的銅冶基地,同時也是開明蜀國的銅器、牦牛、笮馬貿易的中心。為取得牦牛、笮馬和銅冶資源,秦國於公元前329年吞並蜀國,並從上郡(現陜北地區)遷來大批“嚴允” 羌人,不久便以“嚴允”羌人和本地人“迎”部羌人(戰國時期南遷的羌部落之壹部,該羌人部落酋長叫“迎”),修築了從臨邛(今邛崍市臨邛鎮)至今滎經的道路,秦時“嚴”與“迎”同音,故所修之路稱為“嚴道”(此路漢代時,從成都起經嚴道至雲南,可直達緬甸北部,再轉至印度,此路與通過各部落的民間商路合稱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2004年發現於雅安滎經縣的東漢“何君尊楗閣”摩崖石刻便印證了此路的存在)。公元前316年,秦在此設定嚴道縣(治所就在今滎經縣嚴道鎮的近郊六合鄉古城坪),隸於蜀國守。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後元十三年),秦惠文王的異母兄弟樗裏疾因戰功顯赫並從楚國奪取漢中而封爵於嚴道,號為“嚴君”,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三年),樗裏疾被任為秦國相。公元前285年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廢蜀國守,設蜀郡,嚴道隸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遷楚莊王(於公元前613—590年在位,為春秋五霸之壹)之後於此,因而嚴道又名“莊道”,直至東漢因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而停用此名。漢文帝劉恒(公元前179-156年)時,賜幸臣鄧通於嚴道銅山冶銅鑄錢,隨即有“鄧氏錢,布天下”壹說。直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設“榮經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榮字改木從水,“榮經”設為“滎經”。 各類墓葬及出土文物 從嚴道古城發現的春秋至秦漢的各類墓葬及出土文物主要有: 同心村石器制作場及巴蜀墓群:出土了壹大批青銅器、炊具、印章、陶器等。其中壹件青銅罍和壹件“成都”矛,非常珍貴,為研究西南民族史,巴蜀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南羅壩巴蜀墓群 南羅壩巴蜀墓群:出土了壹大批青銅器、炊具、陶器、骨器。經專家考證,其時代略早於同心村巴蜀墓,可上溯到西周時期。 曾家溝戰國墓群 曾家溝戰國墓群為土坑豎穴墓群:出土了壹大批漆器(奩盒、扁壺、耳杯、劍),木器(梳、蓖、杖),陶器(罐、釜),竹器(笥、筐)等。發現的漆器填補了四川作為漆器生產基地而未出土實物證明的空白。其中壹件漆奩盒上刻有“成草”二字,經專家鑒定,成都在得名前,就有“成草”、“成亭”之稱。由此滎經的文物為成都的得名提供了史籍未清之迷,同時也為成都得名的演變過程提供了非常難得的實物資料。 牛頭山磚室墓群 牛頭山磚室墓群:出土了壹批器物,陶器(侍俑、文俑、雞、狗、罐、甑),鐵器(釜、刀、削),銅器(釜、爽瓦),錢幣(兩漢五銖、大布黃千、大泉五十),以及紋飾磚,吉祥語磚等。過去在古城遺址周圍曾發現過豐富的戰國至秦漢木槨墓,巴蜀土坑墓、東漢崖墓等。現又發現磚室墓,增添了壹種新的墓葬形式,為嚴道古城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增加了新的實物資料。 水井坎溝崖墓群 水井坎溝崖墓群出:土器物有,楔形花邊磚、吉祥語(“安定”、“幹萬歲”),陶器(侍俑、雞、甕、罐、釜、狗、甑),曲柄鐵刀、鐵削、“大泉五十”銅錢等。水井坎溝崖墓排例密集、修鑿形式,排水設施、封土方法等都有其獨特之處。增加和豐富了四川的崖墓分布區域,文化內涵等。 水井坎溝崖墓:基本把嚴道古城歷史從戰國初年到東漢晚期連貫起來,證明這裏曾是壹個相當繁榮的邊塞重鎮,從而為探討地處通西南夷牦牛道起點的嚴道歷史,提供了線索。 高山廟墓群 高山廟墓群:出土壹批器物,漆器(奩盒、圓盒、長盒、耳杯),陶器(罐、釜),炭精發簪、八銖兩錢等。出土器物尤以漆器數量多,價值高。壹件為竹胎,其余均為麻胎和木胎,多數內外髹黑漆,朱漆彩繪,少數內髹朱漆,外髹黑漆。造型典雅、精美。是研究巴蜀漆器制造史,古代髹漆工藝等寶貴的實物資料。 嚴道古城遺址博物館有近7000件館藏文物,這在全國縣級博物館中是不多見的,所以,滎經是四川省的文物大縣之壹。這些文物除反映出具有濃烈民族特色的巴蜀文化外,還反映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石棺葬文化的歷史傳承與文化交融。為研究巴蜀歷史、生產、生活、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等,提供了系統詳實的珍貴實物資料。 探訪嚴道古城遺址 有史學專家指出,嚴道古城在秦滅巴、蜀兩國之前就已經存在。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徐中舒認為,嚴道最早是楚人建立的岷山王國。 嚴道古城遺址博物館高俊剛館長日前對記者表示,“明年我們要向國家申請進行古城的地下發掘,還預計在遺址上修建博物館。” 秦漢時的嚴道城建築在壹個地勢險要的滎河階地上,以山巖陡坎作屏障,易守難攻。背靠大山,下臨滎河的嚴道城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這使得那裏的居民世代受益,幾千年來,人們在那裏繁衍生息。 今年7月,嚴道古城遺址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件大喜事。”雅安市文管所負責人、著名古代文化研究者李炳中表示。 與文化界人士的敏感相比,生活在當地的人們似乎壹時還不明白國家文物保護的意義,更不明白這與他們的生活有什麽影響和關聯。到現在,那座古代城池對於他們來講,更多地還只是個地名,或者說是壹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模糊概念。 記者尋秘古城遺址 在滎經縣城裏打聽嚴道古城遺址的具 *** 置並不困難,“妳看到賣砂器的那裏就到了” 縣城裏,壹位飯館老板熱情地介紹說。“不過那裏只有兩塊碑,看不到什麽,妳去幹嘛”?店老板有些不解。 即便是身處眾多林立的砂器作坊廣告牌中,有嚴道古城遺址幾個大字的指示牌仍赫然入目。順著指示的小路走,右側是壹間國小,前方左側是兩塊碑,分別寫著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碑旁,但見地裏三三兩兩地忙著收割,正是壹派秋收景象。唯壹的那條“主幹道”看來是通往壹位農戶家中。道旁,壹頭黃牛正怡然自得地吃草,偶爾懶洋洋地擡起頭瞅瞅四周。 這樣的景象似乎與幾千年前有重兵把守、商貿繁華的絲路重鎮相去甚遠。 陽光下,三個小男孩正在碑前嬉戲,對於每天都能看到的兩座石碑上的文字,他們似乎興趣不大。“課間休息和中午休息我們都愛在這裏耍”孩子們說。個頭高壹點的小男生大聲地念出了碑上的文字,當被問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啥意思時,孩子們全部搖頭。提到古城遺址四個字,他們更是壹臉茫然。 比起對古城的興趣,記者手裏的數位相機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孩子們大聲地笑鬧著,童稚的聲音在古城遺址的上空飄蕩。 1970年代,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後多次對嚴道古城遺址周圍墓葬進行發掘,出土文物十分豐富,特別是戰國、秦漢時期,更是異彩紛呈。專家們發現,嚴道古城的考古發現和城址周圍發現的古墓葬群,基本包括了戰國時期巴蜀流行的主要墓葬形制。這些出土文物除反映出具有濃烈民族特色的巴蜀文化外,還反映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石棺葬文化因素的存在。 嚴道古城由主城與子城兩部分組成。城址規模雖然不大,但設計合理,結構嚴謹,布局完整。作為蜀國的邊境,這裏曾是民族交融地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這裏融合和發展,壹旦對遺址發掘,對揭密古老的巴、蜀文化有巨大意義。 有史學專家指出,嚴道古城在秦滅巴、蜀兩國之前就已經存在。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徐中舒認為,嚴道最早是楚人建立的岷山王國。 申請發掘地下古城 緊挨著嚴道古城遺址的壹段漢代城墻,多年來吸引了無數考古工作者的眼光。 站在老黃牛旁,看向路的盡頭,這番景象很難與潛意識中的那種雄偉古城墻發生關聯。壹位趕路的小姑娘指著小路的盡頭說:“妳要找的城墻就在那裏,在竹林那邊。” 繞過竹林,在雜草掩映中,果然看到壹段幾米長的泛黃巖石。 村民楊先偉(音)告訴記者,他30多年來壹直生活在這裏。“我們小時候這個墻周圍全是種的竹子,墻外是墓地,墻比現在高2倍還多,從右邊壹直彎到河邊,我小時候還去玩過,現在都看不到了。”他說。 撫摸著這些古老的巖石,那些綠色的青苔和風化的小洞明顯可見,每隔壹米多便有壹個小洞,竹林旁是壹戶人家的竹籬笆……從表面上看,這裏已經看不出城墻的基本形狀。 楊先偉回憶自己小時候曾聽他的祖父輩們說起過,這道墻內有地道可通向城外,至於實際有沒有,現在也沒人去證實了。 既然經專家考證系漢代城墻,為什麽沒有碑文加以介紹? 嚴道古城遺址博物館高俊剛館長表示,明年他們將請有關專家來設計嚴道古城遺址保護方案,包括古城墻在內都屬於保護對象。為有效保護這段古城墻,也為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他們打算請專家統壹進行設計。 “明年我們要向國家申請進行古城的地下發掘,還預計在遺址上修建博物館。”高俊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