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宗鹹豐六年(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公元1856年)九月,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解除長達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後,太平天國發生內訌。天王洪秀全密令在西征前線指揮作戰的北王韋昌輝暗地回京,以?謀逆?的罪名誅殺了東王楊秀清,同時屠殺了天京城中的太平軍將士兩萬余人,這就是太平天國歷史上著名的?天京之變?。
天京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在這次變亂中,太平軍的軍事總負責人楊秀清身首異處,兩萬天國精銳將士魂歸黃泉。而楊秀清死後,洪秀全為了平息眾怒,又先後處死了事變責任人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等人。連續的內訌讓太平軍元氣大傷,從此,太平軍再也無力與清政府逐鹿天下,只能偏安壹隅。而這次事變的導火索,則源於楊秀清的?逼封萬歲?壹事。
在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誌得意滿的楊秀清急劇膨脹,用屢試不爽的?天父上身?手段,逼迫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楊秀清作為臣子,竟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終於讓忍氣吞聲多年的洪秀全起了殺心。那麽,作為臣子的楊秀清為何能逼迫自己的君主洪秀全呢?這要從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說起了。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正在廣西紫荊山地區宣傳拜上帝教的馮雲山被當地鄉紳王作新告發,鋃鐺入獄。洪秀全仿徨無計之下,潛回廣東老家,以圖東山再起。此時,已經在紫荊山地區初具規模的拜上帝教壹時群龍無首,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危急關頭,出身貧寒的教徒楊秀清和蕭朝貴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他們分別假借天父、天兄上身,以天父、天兄的名義穩定了教眾,令拜上帝教轉危為安。
天父,即上帝耶和華,天兄,即耶穌。從此,楊秀清和蕭朝貴成了天父、天兄的代言人,取得了拜上帝教實際上的領導權。當馮雲山和洪秀全先後歸隊後,楊秀清、蕭朝貴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於是,教主洪秀全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權力,形同傀儡。而對宣傳發展拜上帝教居功至偉的馮雲山,則連退兩位,屈居第四。此時,拜上帝教的領導階層初步形成。
拜上帝教規定,上帝耶和華為天父,是萬民主宰,是天國至高無上的神。上帝之子耶穌為天兄,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分別為上帝的二、三、四、五、六子,是日後建立太平天國時的最高領導。
我們看到,按照這個順位,洪秀全、馮雲山的地位應該是位於前兩位的,但楊秀清和蕭朝貴卻有著天父、天兄代言人的特殊身份。當太平軍攻克永安後,楊秀清被封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被封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被封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則被封為後護又副軍師。由於太平軍實行的是?軍師負責制?,所以,楊秀清、蕭朝貴實際上取得了太平軍的領導權。
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國壬子二年),馮雲山、蕭朝貴先後戰死。此時的楊秀清以天父代言人、東王、前輔正軍師的身份獨攬大權,成為太平軍實際上的掌控者。韋昌輝、石達開二人無力與之抗衡,只能唯楊秀清之命是從。而名義上的領袖洪秀全,則成為楊秀清手中的提線木偶。此時的楊秀清逐漸驕橫起來,他頻頻以?天父?的名義,對洪秀全進行訓誡。甚至差點對洪秀全施以杖責,搞的洪天王惶惶不可終日。
而對於地位在自己之下的韋昌輝、石達開,楊秀清更是頻頻進行欺壓淩辱,尤其地位僅次於楊秀清的韋昌輝,曾經因為壹件小事,被楊秀清下令杖責,打得他數日下不了床。韋昌輝的哥哥曾經與楊秀清的小舅子發生土地糾紛,在楊秀清的逼迫下,他被迫親自下令處死兄長。長期的欺壓讓韋昌輝對楊秀清無比憎恨,隨時欲殺之而後快。而發生在1856年的這次?逼封萬歲?事件,給了韋昌輝復仇的良機。
接到洪秀全密詔後,韋昌輝馬不停蹄直奔天京。在天王洪秀全的暗中支持下,韋昌輝血洗東王府,毫無戒備的東王楊秀清和屬下的五千東王府將士慘遭殺害。同時,韋昌輝以處決?東逆?余黨的名義,在天京城中大開殺戒,兩萬余名身經百戰的太平軍將士死於內訌。此時,與韋昌輝同奉天王密詔的翼王石達開回京,對韋昌輝濫殺無辜的行為極為不滿,韋昌輝大怒,對石達開亦起了殺心,石達開倉皇逃出天京。
韋昌輝的濫殺終於激起了眾怒,天國臣民紛紛上書洪秀全,要求誅殺韋昌輝以謝天下,利令智昏的韋昌輝狗急跳墻,竟然率軍攻打天王府,將自己送上了壹條不歸路。韋昌輝被處死後,洪秀全為楊秀清平反,石達開也被尊為?義王?。此時的洪秀全終於擺脫了楊秀清的夢魘,成為太平天國真正的領導者。而義王石達開則晉升為第二位,負責處理天京城的政務。石達開精明能幹,很好的處理了?天京事變?的余波,將變亂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此時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我們可以稱之為?洪石?體系。在這個體系下,天王洪秀全掌控全局,是天國的最高領袖。義王石達開則統攝朝綱,行使的實際上是宰相之權。應該說,這個時期的太平天國,雖然元氣大傷,但在政治上是頗為開明的,權力結構也是相對健康的。但此時的洪秀全已經被楊秀清的專權嚇破了膽,他對石達開投鼠忌器,懼怕對方做大而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將自己的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分別封為安王、福王,對石達開進行鉗制。
結果安、福二王昏庸無能,遭致天國臣民的指責,而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的石達開,也對洪秀全頗為心寒,選擇了率部出走,本就元氣大傷的太平軍進壹步分裂,走上了滅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