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隔鹽灸,壹種見效快的艾灸,妳了解嗎?

隔鹽灸,壹種見效快的艾灸,妳了解嗎?

此文章轉自:長生鶴艾條

 很多人認為食鹽只是用來炒菜的,其實食鹽還有很多功效。例如,早晨用淡鹽水洗眼,可治療結膜炎和沙眼等。在洗澡時加入鹽水,可以治療皮膚病;頭痛時,可以用鹽擦擦舌頭,喝點鹽開水,這樣能減輕頭痛;脫牙流血時,含壹口鹽水,可以立即止血;反胃和消化不良時,可以喝點鹽水,有助於緩解不良癥狀……由此可見,鹽是壹劑良藥。

 傳統中醫認為,鹽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還具有深層清潔、殺菌排毒、舒經活血、收斂皮脂腺的作用。中醫名著《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鹽能“調和臟腑、消宿物、令人壯健”。因此,古人很早就將鹽應用於艾灸中,於是便有了隔鹽灸。

 如今,隔鹽灸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隔物灸之壹。關於隔鹽灸的最早記錄是《肘後備急方》,它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再上面置大艾炷施灸,以治療霍亂(急性腹瀉疾病)等急癥。後來,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臍中,灸鹽上七炷,即蘇。”

 在現代中醫上,隔鹽灸的方法有了壹定的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範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可以用於治療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如痢疾、淋病、脫癥等。因為隔鹽灸具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的作用,對亡陽脫證,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瀉等癥有很好的療效。

 這種灸法可以治療久瀉不止的小兒患者,治療這種疾病取穴神闕,治法是在孩子熟睡時,用鹽把孩子的神闕穴填平,然後取壹塊紗布剪壹個小孔敷放在神闕穴上,這樣是為了避免孩子的肚子著涼。之後,用懸灸法在孩子的神闕穴上艾灸,註意千萬別燙傷孩子稚嫩的皮膚。在懸灸法施灸時,可以采取雀啄灸法,每天施灸壹次,壹般連續施灸壹周就可以讓孩子的大小便正常。

 在隔鹽灸時,要讓患者仰臥,暴露臍部,再取適量的純凈幹燥的細白鹽或青鹽,可炒至溫熱,放入臍中,填平肚臍眼。如果患者的肚臍處凹陷不明顯,可以先把肚臍周圍打濕,再填入食鹽。如果需要隔其他藥物施灸,壹般先填入其他藥物(藥膏或藥末),再放鹽。然後把艾炷放在鹽上施灸,當患者稍感皮膚燙熱時,即可更換艾炷或者艾條,直至穴區皮膚出現紅暈為宜。

 值得註意的是,在施灸時應讓患者要保持原有體位,且保持勻稱的呼吸。尤其在感覺穴區發燙時,應讓患者提醒施灸者,但是他不能亂動,以避免燙傷。對於小兒患者,妳在施灸的時候應格外小心,因為小兒的皮膚稚嫩,非常敏感,很容易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