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關於地戲的形成年代,有明初、明中晚期、清初、清末等多種說法。但流行於安順、普定等明代屯堡集中地區,因此多數研究者認為地戲與屯堡人祖先從軍入黔的身份有關。屯堡人賦予地戲“教化”作用,不演《水滸》之類反戲,不演兒女情長的才子佳人戲。戲文多為宣傳忠、勇、武、義的戲,如東周列國、楚漢相爭、三國、薛仁貴征東、大宋滅南唐平河東、忠義嶽飛等故事。
安順地戲的演出程序壹般由“開箱”、“請神”、“頂神”、“封箱”等組成。其中的“跳神”是正式演出,又分為“設朝”、“下戰表”、“回朝”。其余部分是帶有驅邪納吉成分的儺戲活動。
安順地戲按歷史年代編排劇目有《封神演義》、《大破鐵陽》、《東周列國誌》、《楚漢相爭》、《三國演義》、《大反山東》、《四馬投唐》、《羅通掃北》、《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粉妝樓》
文化沖擊
安順地戲文化面臨的傳承困境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對其沖擊,在現代化浪潮中,外界沖擊力度之大、範圍之廣使傳統文化短時間難以調適其與現代化的二元性,致使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傳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