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黃帝的事跡和傳說?~

黃帝的事跡和傳說?~

華夏之祖

——黃帝的傳說

臧 嶸

我國陜西省中部,有個黃陵縣,黃陵縣城北有座橋山,橋山頂上有壹座高大的陵墓。這就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祖先黃帝的墓。人們稱它為黃陵,因此把這個原稱為“中部”的縣,改名為黃陵縣。

黃帝陵壯麗威武,古書記載說,它座山環水:“其山勢如橋,沮水環繞之”。黃陵的周圍是峰巒起伏的陜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蔥蔥,參天聳立,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挺拔、蒼勁。

傳說這座黃帝陵漢朝時就已存在了。司馬遷的《史記》記載說:“黃帝葬於橋山”。西漢著名的皇帝漢武帝曾經來到這裏祭祀。關於這事還有壹段小小的插曲:漢武帝北巡朔方(今內蒙古河套壹帶)南歸,帶著十余萬大軍,路過橋山。當他看到黃帝陵時,突然想起了壹個問題,對臣下說:“我聽說黃帝並沒有死,現在又出現了他的墳,這是什麽緣故呢?”臣下回答說:“黃帝成仙上天去了。這個陵墓是黃帝的臣下為紀念他,葬了他的衣冠”。後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都親自寫過祭文,祭祀黃陵。這都說明:我國歷朝歷代,祭祀祖先黃帝,由來已久。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清明節,陜甘寧邊區政府也有壹次盛大的祭黃陵活動。這年4月6日,當時陜北出版的《新中華報》對這次活動有壹段十分醒目的報道: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政府,特派林伯渠為代表,參加了這次民族掃墓盛典,以表示願做抗日救亡前驅的決心。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還***同寫了《祭黃帝文》,文中盛贊黃帝的功勞:“赫赫始祖,吾華肇(開始的意思)造;胄衍(後代延續)社綿(國家長存),嶽峨(山高)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遠近);建此偉業,雄立東方”。祭文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振興祖國的精神象征。魯迅也把黃帝作為偉大的民族象征。他在壹首詩中說:“我以我血薦軒轅”,就是說要用自己的鮮血來保衛中華民族。近年來,每逢清明節,我國人民紛紛來到黃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謁這位民族之祖。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來到大陸,差不多也都要到這裏來尋根,表示後代對祖先的敬意。人們都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悠悠五千年過去了,黃帝的形象壹直激勵著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為人類作出更多的貢獻。

黃帝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呢?他對我們民族有過什麽功績呢?可惜,黃帝離我們太遙遠了,關於他的事跡,很難征之信史,只有借助於古代的神話傳說,來勾畫他偉大的形象。

黃帝為什麽叫“黃”帝呢?這在古書裏是有解釋的。《淮南子》壹書說:“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幫助)後土(管土的神),執繩(法)而制四方”。這是說因為黃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領,他專管土地,而土是黃色,故名“黃帝”。黃帝為什麽又名軒轅氏呢?根據史料記載,黃帝曾發明壹種車戰法,打仗的時候,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將戰車連接起來,圍成壹圈,指揮員在中間,只留壹個空當作為出入的門,起到了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帶有布幕的戰車叫“軒”,把兩輛戰車中間的空當叫做“轅”,因為黃帝是這種車戰法的發明者,所以後人便又把黃帝叫做軒轅氏。

用科學的觀點來解釋,大概黃帝是屬於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時代的壹位部落聯盟的首領。當時還是部落、氏族聚居的狀況,階級和國家還沒有產生。黃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歷史記載各有不同。有的說,黃帝曾居住在河北涿鹿縣的山彎彎裏,史書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說,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鄭壹帶,名曰“軒轅之丘”。這說明當時大約還沒有完全定居,部落經常遷徙,黃帝部落大體活動在今天陜西、河南、河北沿黃河壹線。

在傳說中,黃帝是個非常聰明能幹的人物。他既會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國最早的歷法,又會制造車、船和指南車。他還精通醫術,和神醫岐伯壹起研究出壹套診治方法。他和岐伯關於醫學的對話,被後人編成我國最早的壹部醫書——《黃帝內經》。黃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幹,她教人民養蠶,總結出壹套餵蠶、繅絲、織帛的經驗。從此人們既會制衣,又會作冕,還能制鞋,從上到下都裝束起來,徹底改變了上古時代穿樹葉獸皮的原始習慣。古代的人受飲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黃帝發明了井,人們才有可能到遠離河流的地方去開發。當時的人還不會蓋房子,穴居野處,構木為巢;又是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築作宮寶,上棟下宇,以避風雨”。黃帝手下集中了壹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文字學家倉頡,造出了象形文字,音樂家伶倫分出十二音階,配成樂曲;精通數學的隸首,制定了各種度量衡等等。當然,這些發明,摻雜著許多神話傳說的成份,實際上任何壹項發明,都絕不會是壹兩個人的功勞。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只不過反映了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黃帝,因為是古代學者壹致承認的華夏始祖,所以人們就把壹切文明制度都推源於他。”

黃帝還是古代主持正義力量的代表。古書上說,他辦事公道,受到了周圍許多鄰近部落的擁戴。當時有壹個南方部落的首領蚩尤,勇猛善戰,常常憑借自己的強大力量,進攻別的部落,燒殺搶掠,使得人們不能安定生活。蚩尤把矛頭指向了曾與黃帝結成聯盟的炎帝部落,把炎帝部落趕到了黃帝控制的河北省涿鹿地區。蚩尤乘勝追擊,又跟蹤到了涿鹿。在這裏,終於和黃帝部落展開了壹場惡戰。涿鹿之戰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壹次相當激烈的戰爭。傳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部眾迷失了方向。黃帝布下出奇制勝的陣式,又利用了風後所制造的指南車,辨別了風向,才把蚩尤打敗。黃帝乘勝追到山東,捉住蚩尤殺掉,把蚩尤的頭帶回涿鹿,埋在那裏。所以至今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東南的涿鹿縣,還有壹座蚩尤墳。

黃帝戰勝蚩尤後,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為***同的領袖。後來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並,統稱為華夏族。華夏族就是中華民族的前身。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黃子孫”。古書記載說,黃帝以後我國歷史上出現的堯、舜、禹,和後來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黃的後代。不僅中原的漢民族這樣說,北方的匈奴、西邊的羌族(羌族,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居住青海壹帶)、南方的壹些少數民族,也都自稱是炎黃的子孫。

關於黃帝之死,還流傳著壹個美麗的神話。據說,他並沒有死,最後的歸宿是乘龍升天了。因此,現在陜西黃陵前的圍墻正面,還有壹塊石碑,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叫做“橋山龍馭”,就是指的這個故事。這更說明黃帝受到人們無比的崇敬,人們不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這個神話,表達了他的部族和後代們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