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諾門罕

諾門罕

1939年7月22日,日本關東軍向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第3次進攻。在朱可夫的運籌帷幄下,他發揮蘇軍武器優勢,演練坦克裝甲集群戰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壹次將日軍趕回出發地。

但是,作為有血性的軍人來說,“再壹再二,不能再三再四”。經過兩次戰役,他已經十分了解當前對手的作戰特點和軍事實力,采取有效戰術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並牢牢掌握該地區的制空權,剩下的就是大反攻了。

他要通過壹次大反攻,徹底打疼日軍,打消他們妄圖入侵蘇聯的念想。

自從朱可夫擔任第1集團軍司令,按照蘇聯最高統帥部的要求,要盡快結束遠東戰事,避免將來可能的兩線作戰。為了打好反攻這壹仗,朱可夫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他壹面調兵遣將,囤積物資,壹面想辦法“隱真示假”,欺騙對手。他決定8月20日發起總攻。

首先,小規模進攻,“黏住”對方。自粉碎關東軍的第3進攻後,朱可夫壹改過去的守勢,突然命令前沿部隊向日軍發起進攻。壹時間,飛機、大炮、坦克、步兵壹起出擊,這讓習慣於進攻的日軍極不適應,戰役指揮官小松原也頓時緊張起來。

因為蘇軍的進攻壹改過去雜亂無章的作風,從天上到地上,各兵種協同作戰,根本不給對手任何反應的機會。更加可怕的是,蘇軍的裝備比日軍先進,數量還多,打的日軍壹點脾氣沒有。日軍既不敢進攻,又不敢撤退,被牢牢地釘在前沿陣地上。

其次,進行戰術欺騙,掩護大部隊集結。壹方面進攻的蘇軍毫無目的,今天打打這裏,明天打打那裏,根本沒有攻占的想法,只是試探性進攻,讓日軍誤以為蘇軍的進攻不過如此;另壹方面,開始修築永久性戰備工事,為冬季做準備。

同時,在前線使用明碼電報傳遞消息,電報的內容大都是要求後方運送準備過冬的建築材料。盡管日軍對此產生懷疑,但隨著蘇軍前線大規模地修築工事,也漸漸就相信了這個“事實”,但實際上是在掩護後方頻繁地輸送部隊和物資。

更為主要的是保密。為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爭取更大的勝利,朱可夫制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除了故意散布假情報掩護真情報外,他還要求反攻部隊在總攻前不得進入出發地域;需要進行偵查的軍官們去前沿時必須換成士兵服裝。

更為甚者,知道總攻計劃的只有軍領導班子成員的5個人,就連蘇軍最高統帥部派來支援的各兵種負責人(官階都比朱可夫高)對此也毫不知情。同時,所有的文件、命令統壹由軍司令部的壹名打字員負責完成,其他人休想接近“計劃”。

日軍參謀本部越來越反感關東軍的不聽話,準備接手指揮。

諾門罕戰役從最初發起都與參謀本部的本意相違背,這主要歸咎於日軍“以下克上”的傳統。同時,參謀本部也依賴關東軍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對其“不聽話”時常“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甚至對其違令出擊予以褒獎,造成了當前關東軍有恃無恐的局面。

前3次戰役的失敗,已經充分說明蘇聯並不好惹,而在中國戰場的局勢壹直久拖不決,牽扯了很大的精力。為此,盡早結束與蘇聯的紛爭,全心投入中國戰場是日軍高層的階段性戰略,但關東軍似乎沒有收手的意思,到了該整頓的時候了。

壹是,成立第6軍,加強對關東軍的挾制。1939年8月4日,日軍參謀本部在海拉爾成立第6軍,下轄第23師團、第7師團和第2師團等部,軍長由原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擔任。這麽做,除了給關東軍壹點警示外,同時加強該地區的作戰指揮。

根據戰事需要,在師團以上成立軍級單位本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早不成立,晚不成立,偏偏在關東軍接連失敗的時候成立,這分明是對關東軍的不信任,故意讓其難堪。對此,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等人大為惱火。

二是,成立調查組,插手指揮關東軍。“有壹就有二”,隨著第6軍的成立,很快參謀本部就以上級的身份開始插手關東軍的作戰。讓其倍感侮辱的是,調查組居然沒有壹個高官掛帥,僅派了兩名參謀前來調查,這種“輕視”讓人不能接受。

更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這兩名參謀返回本部後,隨即命令也到了,要求他們立刻轟炸外蒙古機場。頓時,在其內部“炸了鍋”。經過3次戰役,戰機早已消耗殆盡,拿什麽打;更何況以前不同意炸,現在又命令炸,這分明是拿人開涮。

關東軍與上級參謀本部的關系徹底搞僵。他們“壹不做二不休”,對參謀本部的做法置之不理,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處理方式確實耽誤了大事。經過本部情報部門的分析,蘇軍即將進行大反攻,不是準備過冬,關東軍對此不予理睬。

這種上下級僵持的局面是兵家大忌,終於引起日軍參謀總長的註意,他派專人到關東軍做解釋工作,成立第6軍並不是為了繞開關東軍,並承諾第6軍仍由其指揮和管轄。至此關東軍上下的心情好受了許多,決定8月24日發起第4次戰役。

然而,關東軍的“必殺技”和優勢蕩然無存。

首先,為了對付日軍的夜襲,朱可夫采取“夜退日攻”的戰法。也就是說,無論戰鬥如何激烈,天壹黑,蘇軍就撤出原先陣地,等第二天天亮,用炮火再奪回陣地。所以,參加夜襲的日軍要麽空手而歸,要麽在第二天被蘇軍炮火炸上天。

其次,改進裝備,破解日軍“肉彈”攻擊。日軍對付蘇軍坦克的“肉彈”攻擊,就是利用士兵抵近坦克投擲燃燒瓶或手持反坦克地雷同歸於盡,這樣造成蘇軍坦克的損失達到60%。為此,朱可夫頗費了壹番心思。

壹方面從國內調運幾百臺柴油發動機更換以前極易燃燒的汽油發動機,同時,將坦克的要害部位加裝鐵絲網,即使燃燒瓶投中要害,也很難使坦克燃燒起來並爆炸;

另壹方面,研發和測試新式坦克,對付“肉彈”。諾門罕戰場儼然就是蘇軍裝備的試驗場,各種新式武器輪番上陣,其中T-35坦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為試用性坦克,它有3門火炮、5挺機槍,往往是對方士兵還沒有近身就被“掃倒”。

更讓日本人沮喪的是,受邀前來諾門罕戰場“學習”和觀戰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在觀看了關東軍的“豬突沖鋒”和“肉彈”攻擊後,對日軍的戰鬥力和總體評價不高,直接導致了日本要求與德國建立軍事結盟的請求遭到拒絕。

德國人很精明,戰爭潛力不大,物資奇缺的日本根本沒有資格與他們結盟,壹旦結盟只會拖德國的後腿。有壹個“豬隊友”意大利就夠他們受得了,再說,德國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和軍事援助放在遠東戰場。說白了,就是“不帶妳玩了”。

諾門罕戰役,日本“竹籃打水壹場空”。本以為憑“實力”博取盟友的支持,沒想到自己糟糕的表現遭人拋棄,不能不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留下了壹個大笑柄。

大家認為如何?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歡迎搜索關註“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