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雨歇雲收那情況,難當,壹翻翻在人身上。偌長偌大,偌粗偌胖,壓扁沈東陽。
譯文
半夜裏學鴛鴦***眠同床,紅色的錦被不住地搖蕩。壹場好事臨到收場,卻出了洋相,她壹翻身翻到了對方身上。她身材這麽高大,體軀這麽粗壯,幾乎壓扁了瘦弱的情郎。
註釋
偌:如此。
沈東陽:南朝齊梁間詩人沈約,曾官東陽太守,人稱沈東陽。謂因多病而腰圍瘦損。這裏即以“沈東陽”借稱瘦腰男子。
賞析
這首小令的題材和趣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袒示了早期散曲的“俚曲”的胎記,其所表現出的風趣活潑,也是壹目了然的。作者於煞有介事的交代背景後,安排了床上翻身、“壓扁沈東陽”的可笑情節,可謂出奇制勝。“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雨歇雲收”等都是說唱文學中用得爛熟的文字,所謂“強作斯文語”,只要舉壹則明人模仿元人語言風格所作的《小桃紅·西廂百詠》為例,就不難體會到這壹點:“高燒銀燭照紅妝,低簇芙蓉帳。倒鳳顛鸞那狂蕩,喜洋洋,春生翠被翻紅浪。”(《雨雲歡會》)而“偌長偌大,偌粗偌胖”,那就更是百分之百的通俗口語。這壹切誠如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所說,“常言俗語,扭作曲子,點鐵成金,信是妙手”。喜劇情節和俚語俗言,可說是元代諧謔性散曲的兩大要素。
中國戲劇源於俳優表演,因而帶著特有的娛樂性。到了元代的雜劇,仍保留著凈、醜的角色,插科打諢也成為元雜劇風味的壹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種欣賞習慣,對元散曲應當說有直接的影響,致使謔樂也成為散曲的壹項審美內容。散曲與雜劇互相間的交互、影響,註意的人不多,卻是客觀存在的。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2淡煙微雨鎖橫塘,且看無風浪。壹葉輕舟任飄蕩,芰荷香,漁歌雖美休高唱。些兒晚涼,金沙灘上,多有睡鴛鴦。
賞析
古代詩文中的某些地名,如“橫塘”、“南浦”、“西園”之類,不必強行斷定其實處,已自有其特定的意境與風味。提起“橫塘”,人們就會想到江南的水鄉,波明水凈,綠柳紅荷,蓮舟輕蕩,少男少女們互唱著風情萬種的吳歌。作者借此地名,不排除利用人們的聯想,但他又限定了特別的氛圍,即“淡煙微雨”。壹個“鎖”字,將橫塘置於蒙蒙細雨的籠罩之中,同時也排除了“熱鬧”的加入,使水面成了作者的個人世界。
“且看”二字用語平常,卻頗具玩味,可以說,它與杜甫“且看欲盡花經眼”的“且看”有異曲同工之妙。“且看”就是那麽隨隨便便、漫不經意地壹看,顯示出壹種平常心。天空固然雨意不絕,湖面卻也水波不興。詩人用“且看”而不用“且喜”,正因為他蕩舟的行意已決,“無風浪”,不過是適遇其便而已。順理成章,就有了下句的“壹葉輕舟任飄蕩”。
在閑適自在中,詩人壹步步地揭示了橫塘的美。先是“芰荷香”,荷花固不必說,提起芰香,我們就會想起《紅樓夢》中香菱論菱香的那壹段妙論:“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壹股清香比是花都好聞呢。”再是遠遠傳來的壹兩聲漁歌,漸近黃昏送來的輕微的晚任,在暮色中閃閃發亮的沙灘,還有在灘頭並頭酣眠的鴛鴦。
“漁歌雖美休高唱”是承上啟下之筆,它上承“芰荷香”,為煙雨迷茫、清香散溢的恬靜水域增加出壹種生活的“美”,又通過“休高唱”的折筆,引出了在沙灘晚任中享受著自然天趣的對對鴛鴦。“多有睡鴛鴦”五字,進壹步渲染了橫塘美景的安恬,也表現出詩人覓求與珍護生活美的壹片深情。
這首小令可以說每壹句都是壹幅優美的畫面,尤其是在“壹葉輕舟任飄蕩”之後,更是筆致細膩,調動了嗅覺、聽覺、感覺、視覺的壹切感受,真稱得上是“美不勝收”。在景象的歷歷鋪敘中,利用“漁歌雖美休高唱”的曲折,別開壹番生面,增加了文意的起伏變化。
全曲確如平和的天籟,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作者隱微的寄托。詩人的隱意就表現在起首兩句中。前面說過,詩人將“橫塘”置於煙籠雨罩的特定環境下,是為了創造出“壹葉輕舟任飄蕩”的自在空間的需要。但細細深想下去,之所以水面上只剩下“壹葉輕舟”,則正是因為作者具有不同塵俗的審美心理與生活方式。所以“淡煙微雨鎖橫塘,且看無風浪”兩句,同唐人張誌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句意壹樣,表現了壹種超塵脫俗、不以物累的隱者的孤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細雨霏霏,像是輕煙籠罩著橫塘,漫不經心的壹看水面上風平浪靜。我駕著壹葉輕舟,任它自由飄蕩;菱角和荷葉的清香陣陣撲面。水鄉的漁歌雖然動聽,此刻卻擔心它會破壞這靜謐安閑的時刻。暮色漸漸降臨,送來些許輕寒,放眼金沙灘畔,不時有壹對對鴛鴦並頭宿眠。
註釋
橫塘:江蘇吳縣西南地名,又南京秦淮河堤南也稱橫塘。詩詞中常取作江南水鄉旖旎的典型。
芰(jì):菱。
些兒:少許。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3原文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對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羨他壹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註釋
①小桃紅:越調中常用曲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余的都叫“調”,故稱調子為宮調。隋、唐的燕樂本有二十八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僅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等十二種。
②采蓮歌:梁武帝作樂府《江南弄》七曲,其中壹貢名《采蓮曲》,後代仿作者頗多。這裏泛指我國南方地區婦女采蓮時唱的歌曲。
③蘭舟:用木蘭做的船。暈裏泛指裝飾美的小船。
④南朝舊曲:指南朝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曲,舊時壹向被認為是亡國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⑤司馬淚痕多:唐代白居易於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作《琵琶行》以自況,結句說:“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⑥西風吹斷回文錦:以回文錦的被西風吹斷,暗喻夫婦的離散。回文詩,是我國古代雜體詩句,回環往復讀之俱成文。相傳始於晉代的傅鹹和溫嶠,但他們所作的詩皆不傳。今所見蘇蕙的《璇璣圖詩》最有名。蘇蕙是東晉前秦的女詩人。據《晉書·列女傳》說: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剌史,被自徙流沙,蘇多思之,織錦為《回文璇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淒惋。”
⑦蓼(liao):壹年生草木植物,花淡綠或淡紅色。
賞析/鑒賞
這兩首小令,寫采蓮女的生活和愛情,格調清新可喜。
第壹首寫采蓮女的天真活潑和對愛情的壹往情深。“芡花菱葉滿秋塘,水調誰家唱?簾卷南樓日初上。”寫秋天的早晨,太陽初升,池塘裏壹片芡花菱葉,傳來了水調歌謠。是誰這麽早就唱起了水調歌謠,聞聲尋源,原來在湖畔的南樓,壹位采蓮女正迎著初升的朝日,壹邊卷起竹簾,壹邊信口歌唱。這三句寫湖上與湖岸風光,有聲有畫,旖旎清爽。接下去,寫采蓮女離家下湖,“采秋香,畫船穩去無風浪。”湖面上風平浪靜,彩船平穩地馳去,采蓮女在采充滿秋香的蓮子。在湖上,壹面是成熟清香的蓮子,壹面還有清麗的秋荷開花。采蓮女想到她心愛的情人偏愛荷花的顏色,不忍亂折,“為郎偏愛,蓮花顏色,留作鏡中妝。”采蓮女把荷花留著,對鏡化妝,迎郎歸來時再用。這首小令,展現了自由活潑、矯健秀麗的采蓮女的形象,而且體驗到了她那多情細膩的心理活動。
第二首寫采蓮女孤單寂寞的離愁。起首兩句交代采蓮女家住西湖岸上、楊柳叢中的小樓上,卻用設問句引出:“錦城何處是西湖?楊柳樓前路。”在采蓮女所住的樓前,楊柳成蔭,有路直通西湖。接下來寫采蓮女,但不正面寫人,而是未見其人,先聞其歌,“壹曲蓮歌碧雲暮”。這位采蓮女唱壹曲采蓮歌,直上青雲,會使陽光也黯然失色。采蓮女下了樓,唱著歌,乘船去采蓮。這樣壹位采蓮女,卻陷入了離別相思的痛苦。“可憐渠,畫船不載離愁去,幾番曾過,鴛鴦橋下,笑煞月兒孤。”畫船載著她響徹碧空的蓮歌馳向湖中,卻不能載去她的離愁。她曾壹次又壹次經過鴛鴦橋下,仿佛覺得鴛鴦在譏笑天上的月兒孤單,又仿佛覺得連高懸天空的孤月也在譏笑自己的孤單。
這兩首小令,在藝術上***同的特色有三:壹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環境描寫同充滿柔情蜜意的人物(采蓮女)描寫的高度統壹,給人以清新流麗之感;二是有聲有畫,通過采蓮女的歌聲,表現其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美化她的環境;三是以設問句加強藝術效果,山“水調誰家唱”引出“簾卷南樓日初上”,山“錦城何處是西湖”烘托“楊柳樓前路”使整首小令搖曳多姿,引導讀者聯想和想象,使環境更優美,人物更豐滿。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4越調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羨他壹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註釋]
回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余字,回旋誦讀,可成詩數千首。竇濤感動,終於和好如初。後人因以“回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著柳蔭,人的倒影在明凈的水波中映浸。經常浮現在記憶裏的是年時節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重溫。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說: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常記年時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說:想起我們壹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後三句“羨他壹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壹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說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碧湖”與“湖上”是兩個詞組,作者有意重用壹個“湖”字,而不說“碧湖岸上”,與其後“陰陰”的疊詞同集壹句,便形成了壹種婉轉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現湖水的清純,回應“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寫人過渡。“人影”至少能給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壹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采蓮女,因為這首《小桃紅》是從江南采蓮的意境生發的。若取此解釋,那麽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壹名采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遊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想柳蔭下遊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於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對花飲”的回憶。“對花飲”通常意義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壹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裏不妨看他的另壹首《小桃紅》:“采蓮湖上棹船回,風約湘裙翠。壹曲琵琶數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立意乃至布局都與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壹目了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於用簡略的暗示來節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壹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實的無情。“如今”與“年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回文錦”表現出了主人公與“年時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系,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吹斷”,兩人的音書聯系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說情人遠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吹斷回文錦”為暗喻,是藝術語言的需要,也表現出壹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於是,由觸景生情,又進壹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壹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壹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取“殘夢”為鴛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壹個“羨”字統領,壹方面說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壹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現實的絕望。壹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並頭酣眠,是連貫的壹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出主人公在克制傷痛、傾訴願望時的壹種掙紮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和悲劇心理的強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壹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出對悲哀的克制,含痛於喉,同時也因此表現出壹種悱惻低回的風調。這種風調及其表現的手法都近於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壹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期的常見現象。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5越調小桃紅
作者:任昱
山林鐘鼎未謀身,不覺生秋鬢。漢水秦關古今恨,謾勞神,何須鬥大黃金印。漁樵近鄰,田園隨分。甘作武陵人。
越調小桃紅譯文及註釋
註釋
①山林鐘鼎:山林,指隱居不仕;鐘鼎,指富貴生活。杜甫《清明》:“山林鐘鼎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②秋鬢:殘鬢,霜鬢。
③漢水秦關:漢之水,秦之關,是互文見義。猶王昌齡《出塞》的“秦時明月漢時關”[2] 壹樣,概括了無數的歷史事實,在壹水壹關的爭奪中,毀滅了無數的生命,也湧現了無數的英雄。然而,那些都已經成為陳跡了。
④鬥大黃金印:喻作高官。辛棄疾《西江月·為範南伯壽》,“留君壹醉意如何,金印明年鬥大。”
⑤隨分:隨遇,意即有多少算多少。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6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雲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輕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水上升起的煙霧彌漫了全城,月亮若明若暗,依稀有美人斜倚在蘭舟的船榜上低唱,曾記得我們在若耶溪畔相遇。隔著乘風破浪的三湘,望穿了碧水雲天也只是白白地失望、雖然在壹起的時間很短,情思卻像藕絲那樣長。
采蓮女唱著采蓮歌,蕩著輕舟緩緩地行進在柳外,夜晚驚到別人鴛鴦夢,那有如何,有人獨自到江邊的樓上睡覺,傷心不要唱南朝的舊曲,思親、亡國的眼淚止不住流淌。
註釋
煙水:指水上升起的如煙霧氣。
微茫:若明若暗,模糊不清。
蘭舟:蘭林木做的船。後用作對船的美稱。
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紹興東南若耶山下。相傳西施曾於此浣沙,又名“浣沙溪”。
三湘:湖南漓湘、蒸湘、瀟湘三水的合稱。也泛指湘江流域壹帶。
惆悵:失望傷感。
絲:諧為“思”。
和:應和;跟著唱。
輕舟:小船。
江樓:江邊的樓臺。
臥:睡倒,躺或趴
南朝舊曲:指南朝陳後主樂府曲《玉樹後庭花》。
司馬淚痕:指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裏指思親之淚,亡國之痛。
創作背景
楊果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早期在金朝為官,金朝滅亡後在元朝做官,官越做越大,心情越來越好,曲中表現的情緒也越來越愉悅,這首曲就是在元朝為官時期的作品,大約創作於公元1260年。
賞析
該小令上片寫水月迷濛之夜,“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在作者筆下,夜色別有壹種韻味,別有壹種神秘。水氣與“微茫”的月色聯成壹氣,具有壹種朦朧之美。朦朧之中,采蓮的少女斜倚蘭舟,唱著心中的歌,給人亦真亦幻的感覺。倚舟低唱之人對遠方戀人的深沈懷念,情景交融,和諧壹致。特別是以荷花比情人,以藕絲喻情思,不僅形象切貼,更把那種熱烈纏綿的感情表達無遺。
下片寫采蓮人的歌聲驚破了夢中聚首的鴛鴦美夢,只好深夜獨臥江樓,不禁思緒滾滾,熱淚潸潸,傷心莫唱南朝舊曲。這委婉地寫出了男婚女戀、獨夢相思之情,而且把相思的壹往情深的情人之戀、故土之思、亡國之痛、興亡之嘆巧妙地交織在壹起,把作品的思想藝術提高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該曲雖然在極小的篇幅內容卻納入了豐富的內涵,同時也在於作品含蓄委婉的表現方法,使得全曲有了異乎尋常的內涵和表現力,體現了作者不凡的藝術手法,有著咀嚼不盡的余味。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7綠楊堤畔蓼花洲,可愛溪山秀,煙水茫茫晚涼後。捕魚舟,沖開萬頃玻璃皺。 亂雲不收,殘霞妝就,壹片洞庭秋。
賞析
該曲描寫洞庭秋景,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給讀者留下了洞庭之秋的萬種風情。
首句“綠楊堤畔蓼花洲”,寫到綠楊,蓼花,帶有普遍性、典型性,但壹寫堤岸,壹寫州,傍水而更得生機,綠楊與紅蓼相映,美景與野趣頓現眼前。
次句“可愛溪山秀”,著意點明景色之美,且將目光從近處的堤岸縱送至遠處,水光山色成為綠楊,蓼花的美麗背景。
“煙水茫茫晚涼後”,這時蒼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覺惆悵,捕魚小舟沖破了湖水的平靜。在這漸歸沈寂而又漣漪微動之時,隨著情緒的波動,擡起的目光從低處的水移向高處的天,只見夕陽的余暉之下,亂雲未收,殘霞似錦,裝點洞庭秋色,壹片茫然,無際無涯,與湖波相映,更加美麗,壯觀。最後兩句寫“妝就”“壹片洞庭秋”的同時,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雖未言情而情從景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堤上栽著綠楊柳,小洲上蓼花飄飛,壹派可愛的秀美山溪景致。傍晚微涼,水面上煙霧籠罩,壹片迷茫。只見捕魚的輕舟淩波而出,沖開萬頃的水面,漾起不絕的波紋。天空中飄著殘留的雲朵,天邊抹著晚霞的余輝,更點綴了洞庭秋色。
註釋
洲:水中的陸地。
“煙水”句:傍晚以後,天氣宜人。水面上煙霧籠罩,壹片迷茫。
玻璃皺:比喻水浪。
秋:指秋色。
《小桃紅》原文及翻譯賞析8小桃紅·采蓮人和采蓮歌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采蓮人唱著采蓮歌,楊柳岸邊壹葉小舟輕輕地劃過。那壹片歡聲笑語,全然不顧忌把靜夜中的鴛鴦夢驚醒,怎麽了?此時有人獨自來到江樓上。別雲唱那讓人傷心的南朝舊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淚。
註釋
越調:十二宮調之壹。
小桃紅:曲牌名。此曲調分屬正宮與越調,又名《武陵春》《采蓮曲》、《絳春桃》、《平湖樂》等。
采蓮歌:泛指江南婦女采蓮時唱的歌曲。
蘭舟:木蘭制的舟,此為采蓮船的美稱。
夜如何:現在是夜裏的什麽時辰?言夜已深。
南朝舊曲:南朝梁武帝蕭衍嘗作樂府《江南弄》,其中壹曲名《采蓮曲》其子簡文帝蕭綱也作有《采蓮曲》;作者由《采蓮曲》聯想到南朝陳後主的亡國之曲《玉樹後庭花》,故“莫唱”。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意。
司馬:州刺史的輔佐官,在唐代實為閑職。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創作背景
楊果半生生活於金,金亡五年後入元為官,雖然金在將亡時已昏庸腐敗,但他還是不能釋然於它的滅亡,於是寫下這首小令傳達了他深沈的興亡之感。
賞析
這首小令用對比的手法,抒發了興亡之感。采蓮曲原是樂府舊題,多寫南國水鄉,歌詠愛情。楊果沿用采蓮曲的舊題,寫的卻不是愛情,而是興亡,是惆悵。
小令依據內在的情緒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二句寫采蓮人的熱鬧,“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作過渡,後兩句寫了獨上江樓之人的寂寥與惆長。
小令開篇,短短兩句,寫了壹幅熱烈的江南夜景圖。夜涼如水,新月如鉤,靜謐的湖面上突然傳來采蓮人熱鬧的歌聲。采蓮人興致高品,相相互唱和,樂音高品。循著歌聲望去,只見壹艘精致的小船從柳樹繁密之處駛出,那輕松愉快的采蓮歌便是從那裏飄揚面至。月夜踏歌采蓮,蕩舟湖面,壹幅美好熱鬧的江南采蓮圖畫!但這兩句之後,小令突然由樂轉悲,讓人猝不及防。熱鬧的采蓮曲驚醒了熟睡人的美夢,讓他再難以入睡,只得“獨上江樓臥”。“夜如何”三字極有韻味,熱鬧的夜是屬於采蓮人的,而對於從鴛鴦夢中驚起而獨上江樓的人來說,這樣的夜是悲涼的,三個字自然引出下半部分。
熱鬧是他們的,對獨上江樓的人來說,什麽也沒有。獨上江樓的人疏離在這個熱鬧的場量之外,像壹個旁觀者,冷眼看著眼前的壹切。他看到的是什麽呢?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傷痛,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孤獨。至此,小令開頭的喜悅氣氛已漸漸被冷清的氛所取代,悲的情結絲絲縷縷沁入夜色裏,而“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三句則是將原本若隱若現的悲哀情緒推向高潮,有壹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
小令將采蓮眾人的歡暢與獨上江樓之人的悲威作對比,將采蓮歌與南朝舊曲作對比,悲喜互見,哀樂相形。作者深諳“以樂景寫哀情”之法,有多繁華就有多落寞,有多熱鬧就有多寂寥。楊果壹生經歷了金元兩個時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擔任官職。金亡之後,他經人舉薦也曾出來做官,與元好問拒不仕新朝雖有不同,他雖身在新朝,卻心懷舊恨,有著遺民獨有的亡國之恨,失節之悲。他目睹了金的繁榮與衰亡,朝代更叠的興亡之感揮之不去。小令中雖未言明,但亡國之音“南朝舊曲”,多多少少包含了作者對於金統治者昏庸無度的影射和對金滅亡原因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