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作者是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姬昌(約前1152年-約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陜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稱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原為商朝的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禮賢下士。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後投奔。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壹本,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易經》是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如此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完成的。但是,其中伏羲,周文王,孔子這三位大聖人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伏羲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先天八卦”,《易經》從無到有,並有了雛形,可謂“壹畫開天”。
《易經》本質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的規律。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易”,壹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壹陰壹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壹。
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但是有壹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
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