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是正確的。但“身份”與“身分”意義相同,但前者是較書面的表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壹般也寫為“身份證”。
1.“身份”
指人的出身和社會地位,在中國,身份制作為意識形態是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部分和重要的道德行為規範準則,它對中國人的作用是持續的,這種持續作用在他們心理層面的深處也凝成壹種情結。
2.“身分”
亦作“身份”。指出身和社會地位。見《宋書·王僧達傳》:“固宜退省身分,識恩之厚,不知報答,當在何期。”
擴展資料:
“身分”還是“身份”
“身份”與“身分”之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份”與“分”之別。
先看“份”字。“份”,原讀bin,《說文解字》:“份,文質備也。從人,分聲。”它是“彬”的古字,《論語·雍也》中的“文質彬彬”,原來就寫作“文質份份”。後來,新老交替,“文質備”義專由“彬”字表示,而資格更老的“份”反而只能賦閑在家了。
再看“分”字。“分”是個多音多義字。根據《漢語大詞典》,“分”有兩個讀音:fēn和fèn,讀fēn的有17個義項,讀fèn的也有13個義項,由此可見“分”這個文字符號負擔之重,而這顯然不利於文字記錄的精確性和科學性,不利於書面交際。
參考資料:
身份-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