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的解釋:靈驗;靈應。不用平常的感覺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稱遠隔知覺。或指無意識中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緒或景物所引起的創作情狀。
造句
1、李白醉後常有作詩的靈感,可謂妙筆生花。
2、最近寫作老是沒靈感,頗有江郎才盡之感。
3、靈感就是善於把自己導入最適宜幹工作的狀態之中的壹種能力。
4、所謂的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設計服飾,還要來於靈感,有了靈感,衣服才會更美麗。
6、小蘭說,解答應用題沒有靈感了。
7、如果沒有靈感,即使妳灑再多的汗水成功的希望也是不大的。
8、這件事觸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9、巧思妙想出靈感,實踐探索出成果。
10、神聖的靈感使嘉莉變得神采奕奕。
11、靈感並不是在邏輯思考的延長線上產生,而是在破除邏輯或常識的地方才有靈感。
12、壹個真正的有生命的藝術家就會從這種生命裏找到無數的激發活動和靈感的機緣。
13、許多靈感來自不經意的突發奇想,從而成就了許多發明。
14、作家只有深入地體驗生活,才能找到創作的靈感。
15、我們需要增強智力,豐富情感,激發表達的欲望,喚醒沈睡在內心的靈感。
16、靈感喜歡光顧勤勞的人,懶惰人不會遇到他。
17、用孩子的心靈感受孩子的感受,用母親般愛關愛孩子。
18、想象的活動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運用,作為藝術家的壹種能力單獨來看,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靈感。
19、靈感是壹種不是被人的意誌,而是被與此無關的某種影響所喚起的靈魂的精力。
20、放下手中的書,希望能找到壹絲寫作的靈感。尋尋覓覓,卻什麽也沒留下。
拼音:
líng gǎn
註音:ㄌ壹ㄥˊ ㄍㄢˇ
詞性:名詞
結構:靈(上下結構)感(上下結構)
詞語解釋:
靈驗;靈應。不用平常的感覺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稱遠隔知覺。或指無意識中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緒或景物所引起的創作情狀。
出處:
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以法師智遺人我,識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靈感。”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麽靈感在那裏?”
《說嶽全傳》第六九回:“妳既為神,豈無靈感?難道嶽家不應報仇的麽?”
近義詞:啟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