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如何推進組織變革

如何推進組織變革

組織變革的八種常見錯誤

錯誤壹:過於自滿。 這是人們所犯的最大錯誤:當組織變革在大步邁進之時,從經理人到員工都缺乏壹種緊迫感。他們高估了人們對變革的接受,低估了推動變革所需要的努力。或者他們把緊迫感和焦慮感混為壹談:焦慮使人們更加墨守成規,拒絕變化。

錯誤二:獨木難支。 這種失敗通常是由於首先低估了變革的困難程度,從而低估了強有力的領導團隊的重要性。領導變革,需要建立壹個聯盟和團隊,而不能單靠某壹個人或者某幾個人。

錯誤三:缺乏願景。 願景可以在變革過程中指引、團結和激勵大多數人,然而許多變革項目缺乏鮮明的願景,無法在五分鐘之內說清楚公司實施變革的方向與原因,並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興趣。

錯誤四:溝通不當。 即使有了願景,往往也溝通不足。要麽只在有限的範圍之內溝通,要麽管理層出現言行不壹致的情況。

錯誤五:障礙未清。 有壹些關鍵的障礙沒有得到清除,影響了大家的積極性。這些關鍵的障礙可能是不合理的組織結構,也可能是某個處於關鍵位置上的人。

錯誤六:成功太慢。 真正的變革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如果不能設定短期的目標並且創造短期的成功來激勵大家,那麽人們可能對大的變革目標失去信心,從而放棄甚至抵制變革。

錯誤七:凱旋太早。 人們往往在變革初見成效時就宣告已經大功告成了,於是過不了多久,變革就會停止,舊勢力卷土重來,變革就像沒有發生過壹樣。

錯誤八:沒有融入企業文化。 新的行為方式沒有滲透到企業或者部門的血液中去,當變革的力量減弱,變革的壓力減輕的時候,新的行為標準就會下降。

領導變革,而不是管理變革

這些錯誤的壹個原因就是對變革只是管理,而沒有領導。管理是促使復雜的人員系統和技術系統順利運轉的壹系列過程,包括計劃與預算、組織與配備員工、控制與解決問題。而領導是指創造組織進而使組織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的壹系列過程,包括確定願景、溝通願景並聯合員工,激勵並鼓舞人們實現願景。 成功的變革有70%~90%要歸功於成功的領導 ,只有10%~30%要歸功於成功的管理。

管理變革很重要。如果對變革過程沒有強有力的管理,變革也會失控。但是, 領導變革更重要。只有通過領導,企業才能沖破惰性的阻礙;只有通過領導,人們才會顯著改變行為方式;只有通過領導,變革才會融入企業文化之中。

科特沒有直接說的是:管理以維持秩序為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變革的天敵。

領導變革的八個重要步驟

針對組織變革的八種常見錯誤,科特設計了領導變革的八個重要步驟。

步驟壹:增強緊迫感。 即使是困境中的公司,管理層往往也缺乏緊迫感。科特建議了壹些增強緊迫感的方式,包括創造壹種危機、定期與不滿意的客戶交流等。真正的領導者會創造虛擬的危機,而不是坐等真正危機的到來。

步驟二:組建領導團隊。 大的變革很難,需要壹股強大的力量去不斷推動。組建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需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有沒有足夠多的位高權重的人參加?有沒有足夠多的能力互補的人參加?有沒有足夠多的被員工普遍信任的人參加?有沒有足夠多的有領導能力的人參加?

步驟三:確立願景。 願景是對未來的規劃,可以指明方向、激勵行動、協調行動。願景需要是可以想象的,可以達到的,要符合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且重點突出,還具有壹定的靈活性,而且易於溝通,可以在五分鐘之內解釋清楚。

步驟四:溝通願景。 願景只有被大多數人了解並認同,其真正力量才會得到釋放。在溝通願景時,要力求簡單,多用比喻和例子,運用各種傳播媒介,並且反復溝通。同時,領導要言行壹致,並對容易造成誤解的看似不壹致的地方加以解釋,還要多加傾聽,雙向交流。

步驟五:授權行動。 科特是在壹個廣泛的意義上使用“授權”這個詞的,包括在四個方面掃清實現願景的主要障礙:

·改變破壞願景的組織結構;

·提供所需的培訓;

·改變與願景不符的管理制度;

·直面阻礙變革的經理人。

步驟六:創造短期成果。 大的變革需要很長時間,要創造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的短期成果:

·大家都能看見;

·成果確定無疑;

·與變革密切相關。

短期成果能夠強化努力,提供小小的放松和慶祝機會,實際檢驗願景是否正確,可以擊破對變革的反對,爭取到對變革更大更多的支持。

有趣的是,科特指出了缺乏對短期勝利的規劃有幾個原因,其中之壹是缺乏足夠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 長期目標的實現需要領導力,而對不遠的未來的規劃則需要管理。 ”

步驟七:鞏固成果並進壹步推進變革。 在創造短期成果之後,不要進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給人已經大功告成的感覺。領導團隊要趁熱打鐵,要利用取得的可信度來推進更多更大的變革計劃。

步驟八:將新方法融入企業文化。 科特反對這樣的變革理論:變革最大的阻礙就是文化,因此變革的第壹步就是改變企業文化。科特觀察到: 企業文化是無形的,很難改變,只有先改變行為,而且行為創造了效益之後,文化才可能改變。 讓證據清楚地顯示新方法比舊方法更有效,才有可能讓新方法沈澱於企業文化之中。

變革的最有效方式

科特與丹·科恩合著的《變革之心》的副標題為“人們如何變革組織的真實故事”,壹***講了34個組織變革的故事。它們的***同點是: 目睹帶來變革。 這本書的開篇第壹句話是:“本書所要傳達的信息非常簡單: 在改變人們行為的過程中,目睹所帶來的感受上的變化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分析多導致的思維上的改變。”

“手套”的故事

我們先讀其中壹個故事。

壹家公司的采購流程出了問題。壹個經理人希望讓高級管理層認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讓壹個暑期實習生對兩項內容做壹個小調查:第壹,所有工廠對手套的采購價格;第二,所采購的手套品種壹***有多少。調查表明:采購的手套品種多達424種。每家工廠都有自己的供應商,采購價格各不相同,同樣的手套,壹家工廠的采購價是5美元,另壹家工廠可能高達17美元。

這位實習生收集了所有424種手套的樣本,並貼上壹個小標簽,寫著這副手套的價格以及使用它的工廠。所有手套都被放到了會議室巨大而昂貴的桌子上,所有的部門總裁被邀請來參觀。大家都啞口無言。後來,這些手套被送到所有的部門和工廠進行巡回展示。“手套”的故事在該公司被長期議論。

這也是科特非常喜歡的故事。他喜歡的原因之壹,是在這個故事中,比CEO的層次要低得多的人,在變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我並不反對這壹點,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千萬不要低估CEO在變革中的作用。就在這個故事中,如果CEO是個獨裁、專制、不容許任何挑戰的管理者,如果CEO根本不想變革采購流程,恐怕沒有人敢於辦這個手套展覽,即使有人大膽辦了,也絕不會再有後來巡展的事情發生。

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目睹”在變革中的作用,這也是科特想要傳達的主要觀點。

目睹—感受—改變

在變革中,最大的挑戰是改變人的行為方式。科特指出,要改變人的行為方式,最有效的模式不是“分析—思考—改變”,而是“目睹—感受—改變”的三部曲。

·目睹:通過壹些戲劇性的、引人註意的情境,盡量使用直觀的方法,讓人們可以摸到、感到或看到,來幫助人們發現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感受:看到問題之後,人們的情感受到沖擊。他們開始從內心深處做出反應,阻礙變革的情感因素削弱,支持變革的因素加強。

·改變:人們的行為開始改變,那些改變之後的行為也得到進壹步強化。

“分析—思考—改變”的模式並非不重要,但是至少有三個局限。

第壹,很多時候問題是比較明顯的,不需要太多的數據。

第二,分析工具本身有局限性,發揮作用需要嚴格的前提。

第三,分析結果很難打動人們,它能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但是很少能有效地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

張瑞敏在《變革之心》出版之前,就本能地知道“目睹—感受—改變”是強有力的模式。所以,為了讓員工真正重視質量問題,張瑞敏當初選擇了當眾砸冰箱,讓大家“目睹”,而不是開大會講質量問題很重要,或者簡單下發壹份關於質量問題的文件。

需要指出的是, 科特提出的“目睹—感受—改變”的核心其實不是“目睹”,而是“感受”。也就是說,情感受到沖擊更能帶來改變。 因此,關鍵不在目睹,而在情感沖擊。

在目睹之外,還有許多別的方式帶來情感沖擊,其中重要的壹種就是 講故事 。盡管目睹和講故事有交叉,但還是有區別的。科特後來也認識到講故事在領導力中的重要性。

參考書籍:科特《變革的力量》

劉瀾《領導力的第二本書:從經典學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