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壹身”的意思是:後宮中妃嬪不下三千人,卻只有壹人(楊貴妃)能夠獨享皇帝的恩寵。
這裏的“三千”並不是實數,而是表現後宮嬪妃之多,隨即用後壹句的“壹身”與“三千”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極度寵愛,也為後文安史之亂埋下種子。
據《後漢書·皇後紀》:自武元之後,世增淫費,乃至掖庭三千。言後宮女子之多。據《舊唐書·宦官傳》等記載,開元、天寶年間,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大率宮女四萬人。
這句詩出自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該句出自於整首詩的第壹部分,詩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來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並講述了由此帶來的荒政亂國的情形及安史之亂的爆發,這壹部分是整個愛情悲劇的基礎,是“長恨”的內因之所在。
擴展資料;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壹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
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壹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長恨歌》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壹個回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篇詩是白居易最傑出的作品之壹,也是祖國古典詩歌中抒情詩與敘事詩密切結合的典範之壹。詩篇壹開頭,對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譴責的,但發展下去,詩人卻用自己的感情、想象豐富了這個故事,賦予了這個愛情悲劇以更普遍的意義,使得作者自己和廣大讀者都對之產生了高度的同情。在壹定程度上已脫離了歷史原貌,成為壹篇以詠嘆李、楊愛情為主,充滿感傷情調的“風情”詩了。
在創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寫諷喻詩所堅持的“其事核而實”、“不為文而作”的規則,在敘事過程中壹再使用想象和虛構手法,情、景、理的完美結合結構,濃烈的抒情貫穿於敘事的全過程,語言方面,音節和諧,句式駢散結合,並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及其作用,使得全詩風情搖曳,生動流轉,極富藝術感染力。
人的悲劇性命運及以莊禪思想為依托對這種命運的超越,對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愉悅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動,語言和聲調優美,抒情寫景和敘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長恨歌》的藝術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