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蛄,英文名為Mantis Shrimp(螳螂蝦),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掠蝦亞綱,口足目(這個亞綱下面就壹個目)。中國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對於蝦蛄的叫法不壹,如:蝦蛄、蝦爬子、爬蝦、蝦虎、皮帶蝦、蝦婆、蝦公、瀨尿蝦、撒尿蝦、拉尿蝦、蝦狗彈、彈蝦、富貴蝦、琵琶蝦、花不來蟲、蝦皮彈蟲,蠶蝦、蝦不才、水蠍子、皮皮蝦,等。
分類:其中除全為化石種類的古蝦蛄科(Sculdidae)外,現生種分7個總科:深蝦蛄總科(Bathysquilloidea)、指蝦蛄總科(Gonodactyloidea)、蝦蛄總科(Squilloidea)、琴蝦蛄總科(Lysiosquilloidea)、紅蝦蛄總科(Erythrosquilloidea)、寬蝦蛄總科(Eurysquilloidea)和仿蝦蛄總科(Parasquilloidea)。全為海生。掠蝦類起源於中生代的侏羅紀,現存500余種,絕大多數種類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少數見於溫帶。中國沿海均有,最常見的品種是蝦蛄科,口蝦蛄屬的口蝦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中國各海域中均有分布;南海種類最多,已發現80余種。
形態特征:
以口蝦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為例:頭胸甲前緣中央有壹片能活動的梯形額角板,其前方有能活動的眼節和觸角節。腹部寬大,***六節,最後另有寬而短的尾節,其背面有中央脊,後緣具強棘。
第壹觸角柄部細長,分三節,末端具三條觸鞭,司觸覺。第二觸角柄部二節,上生有壹條觸鞭和壹個長圓形鱗片。口器、大顎十分堅硬,分為臼齒部和切齒部,都有齒狀突起,能切斷和磨碎食物;大顎觸須三節,不顯著,有感覺作用。第壹小顎小,原肢二節,其內緣具刺毛。第二小顎呈薄片狀,由四節構成,內緣具密毛。這二對小顎能輔助大顎撕碎食物。胸部具八對附肢,前五對是顎足,後三對是步足(與十足目三對顎足、五對步足正好相反)。第壹對顎足細長,末節末端平截並具刷狀毛;第二顎足特別強大,末節(指節)側扁,有六個尖齒,可與掌節的邊緣凹槽部分吻合,為捕食和禦敵利器,稱為掠肢;第三至第五對顎足比第壹對短,末端為小螯。這些附肢能將捕捉到的食物送入口中。五對顎足皆無外肢,但基部具圓片狀的上肢。步足細弱無螯,原肢三節,下接內外肢,不適於爬行。雄性第三步足基部內側有壹對細長的交接棒。腹部前五腹節各有壹對腹肢,由柄節和扁葉狀的內外肢構成,有遊泳和呼吸的功能。鰓生在外肢的基部,有許多分枝的鰓絲。每壹腹肢的內肢內側有壹個小內附肢,與相應另壹側的小內附肢相互連接,使壹對腹肢聯成整體,便於遊泳。雄性第壹對腹肢的內肢變形,成為執握器,交配時用以握住雌體。腹部最後壹對附肢為發達的尾肢,原肢壹節,外肢二節,內肢壹節,片狀。原肢內側有壹強大的叉狀刺突,稱基突或雙刺突,伸於內外肢之間。尾肢與尾節構成尾扇,除具有遊泳功能外,並可用以掘穴和禦敵。蝦蛄類的口位於腹面兩個大顎之間,口經食道通入胃,後接腸道,縱穿腹部,向後通至肛門。肛門開口於尾節腹面。心臟呈長管狀,從頭胸部背面的後部直伸到第五腹節,心臟向兩側和前後伸出動脈血管,通往各部器官組織。雌性生殖孔成對,多在第六胸節的腹面開口,卵巢位於身體背部心臟的下方,懷卵時從頭胸部向後伸展,經腹部直至尾節。雄性的壹對生殖孔在胸部末節的腹面。頭部第2觸角基部的小顎腺為排泄器官。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