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璃樣變。玻璃樣變又稱透明變性,是最常見的肌瘤變性,肌瘤組織水腫變軟,肌纖維退變,旋渦狀或編織狀結構消失,融合成玻璃樣透明體,由於玻璃樣變多發生於肌瘤的結締組織,因此這種變性在纖維結締組織成分較多的肌瘤更明顯。鏡下可見肌瘤內有寬帶狀透明結締組織,並可出現區域性囊性變;也可見到組織的壞死,組織無結構。
(2)囊性變。子宮肌瘤玻璃樣變繼續發展,肌細胞液化即可發生囊性變,此時子宮肌瘤變軟,很難與妊娠子宮或卵巢囊腫區別。
肌瘤內出現大小不等的囊腔,數個囊腔也可融合為壹大腔,內有膠凍樣和黏液樣物質積聚,囊壁內層無上皮覆蓋,切面變性區呈棉絮狀,大小不等,囊腔囊內液分為無色或血性。鏡下可見囊性變區染色呈淡藍色雲霧狀,也可見到有小簇肌細胞殘留,在變性肌細胞周圍也可有肌細胞增生。
(3)紅色變性。多見於妊娠期或產後期,紅色變性實為肌瘤壹種特殊類型的壞死,發生機制不清。可能是肌瘤內小血管發生退行性變,引起血栓或溶血,血紅蛋白滲入肌瘤內,切面為暗紅色如半熟的牛肉,有腥臭味,質軟,旋渦狀結構消失。鏡下可見組織高度水腫,瘤體內小靜脈有血栓形成,血管擴張充血,廣泛出血並有溶血,肌細胞質淡染,輪廓不清,肌細胞減少,細胞核常溶解消失,並有較多脂肪小球沈積。
(4)脂肪變性。壹般病竈較小,少數可見到脂肪小顆粒,主要為肌瘤細胞內脂肪顆粒增多。鏡下見肌細胞內有空泡,脂肪染色陽性,其發生原因可能是肌瘤間質化生為脂肪組織,也可能是脂肪組織浸潤。肌瘤內全部變為黃色脂肪時稱脂肪瘤,但極罕見。
(5)鈣化。多見於蒂部細小、血供不足的漿膜下肌瘤以及絕經後婦女的肌瘤,多見於脂肪變性後進壹步皂化,分解成甘油三酯,再與鈣鹽結合,故肌瘤鈣化是以磷酸及磷酸鹽的形式在肌瘤內沈積,堅硬如石。X 線攝片可清楚看到鈣化陰影。鏡下可見鈣化區為層狀沈積,呈圓形,有深藍色微細顆粒。
(6)感染及化膿。子宮肌瘤感染多見於黏膜下肌瘤脫出子宮口或陰道口者,漿膜下肌瘤感染見於血源性或鄰近器官感染蔓延。肌壁間肌瘤感染多見於囊性變性後。黏膜下肌瘤感染伴有局部壞死、潰瘍及黏膜脫落。細菌逆行進入宮腔而與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合並存在。
(7)惡性變。肌瘤惡變主要為肉瘤樣變,發生率為0.4% ~ 1.25%,肉瘤樣變多見於肌壁間肌瘤,40 ~ 50 歲婦女較多,30 歲以下較少見。
肌瘤在短期內迅速長大或伴有不規則出血者應首先考慮惡變。肌瘤惡變後,組織變軟而且脆,切面呈灰黃色,細膩,似生魚肉狀,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鏡下可見平滑肌細胞增生,排列紊亂,旋渦狀結構消失,細胞有異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