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念不同。
1、在國民經濟中供給指的是壹個經濟人或者壹批經紀人願意以壹定價格換取錢或者其它貨物或者服務的貨物或者服務。
2、供給量是生產者在某壹價格下希望出售的某種商品的數量。首先,供給量是廠商希望出售的商品數量而不是實際出售的商品數量。其次,供給量是廠商能夠出售的商品數量,即它是有效的供給。還有,供給量是壹種流量,是以壹定時期來計量的變量。
二、變化不同。
1、供給量的變化在供給表中表現為行與行的變化,在供給曲線上表現為曲線上的點沿著供給曲線移動。
2、供給的變化則是從壹個供給表到另壹個供給表的變化和整條供給曲線的移動。
三、影響因素不同。
1、影響供給的因素主要有:商品本身的價格、相關商品的價格、生產技術的變動、生產要素的變動、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廠商對未來的預期、自然條件(如水果、蔬菜等季節性較強的產品,在生產旺季,供給自然會大於其他時間)等。
2、影響供給量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價格、廠商的目標、生產技術水平、其他商品的價格、生產要素的價格等。
四、關系不同。
1、供給
供給與價格關系
在市場經濟中,供給是隨商品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壹個生產部門原材料價格的變動,會決定這個部門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決定這個部門的生產,最終影響商品的供給。
如果商品價格下跌,供給就會減少;商品價格上漲,供給就會增加,供給反映了壹種交換關系,因而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組成部分。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供給,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供給,體現的卻是廣大勞動者在根本利益壹致基礎上的互助合作關系。
2、供給量
與需求量的關系
供給量基於對所需求的商品的需求量而願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數量。
由於供給是基於自己的需求而言的,因此,供給總是跟隨需求而動的,是在交換者對兩種商品的價值判斷之下需求量的壹個表現形式。交換者作為理性人,決定了沒有脫離需求量而定義的供給量概念可以成立。
由於需求量和價格無關,表現為壹個穩定的常量,因此成為市場規模評估的壹個重要方面,由此供給量也是壹個穩定的常量,這為廠商決定供給量(投資規模或生產能力)提供了壹個可以依靠的判據。
願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數量和對所需求物品的需求量之比值,就是交換者的“底價”,是價格區間的壹個邊界。底價是由交換者的供求決定的東西,而非供求量由價格決定。
百度百科-供給
百度百科-供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