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在19世紀80年代之前,全世界都還在用無煙火藥作為槍彈的發射藥。而無煙火藥本身受爆速限制,因此當時步槍的膛口初速大多也就四百多米/秒,和現代手槍差不多。因此在這種初速受限的情況下,人們也沒多大心思去研究彈頭構型。圓頭彈至少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彈頭重量的要求。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1886年,法國人造出了世界上第壹桿發射無煙火藥步槍彈的勒貝爾1886。無煙火藥發射所產生的氣體多為氣態,而非黑火藥燃燒後會產生大量固體顆粒,因此解決了黑火藥時代槍械經常需要清理結垢的問題。另外則是無煙火藥大大提高了推送彈丸的動力,這讓法國人當年的8mm勒貝爾步槍彈的初速達到了628米/秒。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這批子彈是法國人直接從老式的11x59mm格拉斯黑火藥彈截短縮口而成,所以錐度非常大,還有壹圈不合時宜的底緣作為殼頭間隙定位。雖然從現代眼光去看它很渣,但就當時來說是絕對的天頂星科技。

在接下來十幾年時間裏,各國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無煙火藥彈,諸如德國7.92x57mm毛瑟,英國.303 MkII,奧匈8x50mm曼利夏,美國.30-40克拉格約根森等等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但發現問題的依舊是法國人,雖然他們將勒貝爾的初速提高到了628m/s,但似乎並沒有挖掘完無煙火藥的潛力。

19世紀後半葉,歐洲各國對於空氣阻力的研究已經初具成果,恩斯特·馬赫也創立了超音速物體沖擊波的學說。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法國上尉喬治·德薩勒(Georges Desaleux)基於上述成果在1898年設計了壹種尖頭、艇尾的新彈Balle.D。尖頭更好的抗風阻,彈尾的船型構造(艇尾彈)則可以降低尾部渦流阻力的產生,讓子彈在遠距離的存速和穩定性更好。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由於尖彈的質量也從15克降到了12.8克,因此膛口初速也從628m/s提升到了700m/s,下邊兩個表分別是勒貝爾圓頭彈與尖頭彈在不同距離下的下墜和存速表現。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除了能很直觀的看到尖頭下墜跟梢,存速更高之外。彈道學中還有壹個挺關鍵的點——跨音速區間,也就是0.8–1.2馬赫,這算成ms的話是272ms到408ms。當彈頭進入這個區間的時候會導致穩定性變得非常差,精度會變得極為糟糕。所以現在很多狙擊槍提高彈頭氣動外形很大壹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讓彈頭在到達跨音速區間時盡可能的飛的更遠壹些。

而尖頭彈至少能在大約700米距離上還能維持超音速,但圓頭彈只有400米。

還有壹點則是到無煙火藥時代,由於子彈初速的提升,必須要在鉛頭外邊套上壹層銅被甲,避免軟質的鉛在發射時候大量掛膛。但銅皮畢竟比較硬,在擊中人體的時候沒辦法像鉛壹樣有誇張的變形。因此英國人曾經在.303 MKV型槍彈中間開孔,變成空尖彈以獲得更好的殺傷效果,這也是後來咱們常聽到的達姆彈。

但尖頭彈的初速提高之後,憑借高速沖擊人體能夠讓鉛芯順著慣性擠開銅被甲,反而獲得了比圓頭彈好得多的殺傷效果。英國人更是在MK7型尖頭彈的前段填輕質的鋁,後部塞重的鉛,好讓鉛的慣性效果更好,同時頭輕腳重的設計也便於子彈入體後翻滾。

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從圓頭變尖頭,19世紀末的槍彈改革談

也差不多到了20世紀初,各國壹尋思尖頭彈不僅是在射程、精度上更優秀,而且殺傷力也不俗,因此紛紛換裝。淘汰達姆彈的並不是那壹紙公約,而是尖頭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