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7到1949,先後擔任世界人口學會副會長、國際統計學會會員、太平洋學會會員、東南亞部負責人。壹生從事“人口”與“勞動”的教育與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專著10余部,學術論文30余篇,300余萬字。解放前編有《中國移民勞工狀況》、《近代中國人口》、《中國近八年罷工調查》、《中國勞工問題》、《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流浪十年》等。解放後,他編寫了《解放區工人生活狀況》、《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工人運動史》等。其中1923的博士論文《中國移民的勞動狀況》被當時的美國眾議院第88屆會議選為發表的檔案。65438年至0925年,他訪問了日本和夏威夷,出席在檀香山舉行的太平洋關系協會第壹次代表大會。回國後出版了《近代中國人口》壹書,提出了生存競爭論和成就競爭論,在國內外影響很大。1931年,通過對平西、懷來的宋嘉穎、楊莊村的調查,提出每對夫婦只生育壹對子女,實行“等代”的思想,控制人口,實行節育。並在北京成立節育指導所,創辦刊物《人口福利》,宣傳節育知識。
陳達堅持實事求是,註重社會調查。從1923到1952的29年間,先後主持和參與社會調查24次。在中國,調查了北京的城鄉城鎮狀況、上海的工人生活狀況以及華南的福建和廣東的華僑狀況。其中昆明呈貢及其附近地區的人口普查規模最大,共有1.3萬多人參加。調查範圍為3縣1城市約60萬人。在國外,調查了日本和韓國的勞動狀況,南洋和夏威夷的社會生活狀況,印度加爾各答的農民生活狀況,德國、瑞士和意大利的工人生活狀況,蘇聯的城市工人和市場農民。在調查研究中堅持讓事實說話,經常告誡同事和學生“有壹段材料就說壹句話;如果妳有兩份材料,妳就說兩句;有十個材料只能說九分,不能說十壹分。“據調查,《近代中國的人口》壹文全文發表在《美國社會學雜誌》7月刊(1946)上,隨後專輯出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再版。
1952後,先後在中央財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勞動部勞動幹部學校任教授。1975 65438+10月16死亡。陳達長期從事中國人口問題和勞動力問題的研究和教學,註重實際調查,是近代中國人口學的開創者之壹。著有《華僑——工作狀況專題調查》(英文版)、《中國勞工問題、人口問題》、《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華南僑鄉》(英文版)、《近代中國人口問題》(英文版)。
陳達有強烈的愛國心。長期以來,他從專業出發,提出了實行節育、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的救國主張。對政黨的政治鬥爭采取超然的態度。拒絕加入國民黨。1945年,12月1日慘案發生在昆明。次年,李公樸和聞壹多被殺,深感震驚。經常在課堂上發泄對國民黨的怨恨。1947年,他與13清華、北大著名教授簽名,發表了抗議國民黨政府侵犯人權的宣言。1948年,國民黨帶他坐飛機去臺灣省,但堅決拒絕。他和張奚若、潘光旦、費孝通等教授壹起堅守清華校園,迎接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學院教授,國務院科學計劃委員會委員,中央勞動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央勞動部保護司副司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1952年被聯合國聘為遠東經濟委員會顧問。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從事人口和勞動問題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他與馬寅初壹起,在CPPCC會議上積極向黨和政府提出計劃生育和控制人口的建議。1957年,《新建設》發表《節育、晚婚與新中國的人口問題》壹文,指出:“自1953年人口普查以來,新中國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萬,必須認真解決人民就業問題,降低出生率。”富有真知灼見,卻被錯誤地劃為“右派”。1960修正。他去世後,骨灰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