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老總喬布斯的個人簡歷
蘋果”電腦創始人之壹斯蒂夫·喬布斯 英文名:Steve Paul Jobs “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之壹,1985年獲得了由裏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1997年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人”。 企業類型:計算機業。 成長記錄: 他是壹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到的,壹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他和斯蒂夫·沃茨創造了“蘋果”,掀起了個人電腦的風潮,改變了壹個時代,但卻在最頂峰的時候被封殺,從高樓落到谷底,但是12年後,他又卷土重來,重新開始第二個“斯蒂夫·喬布斯”時代。 公司經歷 1977年1月,蘋果公司正式註冊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華爾街上市。 1983年,喬布斯著力研究新個人電腦。 1984年,第壹臺Mac機面市 1985年,被Sculley掃地出門創辦NeXT 1986年,喬布斯收購Pixar 1989年,NeXT公司失敗 1993年,喬布斯關閉NeXT的硬件部分; 1995年《玩具總動員》播放壹舉成名。 1996年,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擔任顧問 1997年,喬布斯再次成為蘋果CEO 1998年,iMac成為美國最暢銷個人電腦 1999年,蘋果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蘋果公司再次出現季度虧損,分額下降,股價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問世三年的iMac。 [編輯本段]“蘋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世,就被大學教授的父親與頹廢派藝術家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幸運的是,壹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這位可憐的私生子。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壹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眾。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壹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壹次聚會中,喬布斯第壹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壹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喬布斯在壹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壹見如故,8年後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那年,剛念大學壹年級的喬布斯,突發奇想,輟學成為雅達利電視遊戲機公司的壹名職員。沒過多久,年輕而不安分的他又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連工作也不要了,飄洋過海去印度追隨大法師修行練功。這次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學成佛,路上還吃盡苦頭。他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壹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壹道,在自家的小車庫裏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壹臺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制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芯片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還不出售給未註冊公司的人。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卻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芯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壹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接口及其他壹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壹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動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第壹臺個人電腦,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自制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勸說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節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做了壹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壹份合同,決定成立壹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壹錘定音——稱為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壹只被人咬了壹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Apple I [編輯本段]黯然離開 但在開始的時候,“蘋果”機的生意卻很清淡,畢竟它是壹個全新的東西,除了對電子感興趣的人,誰知道這個東西會有什麽用處,而原先對“蘋果壹號”感興趣的朋友們現在開始持觀望態度,等待更好的“蘋果II號”的出臺。 壹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壹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壹次風險——訂購50臺整機,但要求壹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壹筆“大生意”。 時間太倉促,任務又繁重,喬布斯和沃茲冒著酷暑,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豁出去了。他們每天幾乎都在揮汗如雨、頑強拼搏中度過,每周工作66小時。終於在第29天他們奇跡般地完成了任務,把50臺“蘋果”電腦如數交給了商人特雷爾。 50臺整機在特雷爾手裏很快銷售壹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象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為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機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由於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大張旗鼓地辦起來。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壹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系在壹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裏手的指導,有了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