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鶚的小說《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壹。《***二十回》壹書,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繡像小說》雙月刊上發表。13次因故暫停,後在天津日報社重裝。原系洪都安百裏出生。在小說的自我敘述中,作者說:“棋局已破,我們終將老去。我們必須停止哭泣嗎?”小說是作者在封建末世和人民深重苦難中對“棋局已廢”的吶喊。這部小說描述了壹個叫老殘的庸醫鐵英在旅行中的經歷和行為。老殘是壹個在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敲響了壹串鐘”,遊走江湖,以行醫為生,淡泊自得,不入仕途。但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的疾苦,明辨是非,見義勇為,慷慨解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壹些人的苦難。隨著老殘的腳步,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晚清山東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片風景如畫、魅力四射的土地上,壹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正在發生。封建官員肆意虐待人民,制造人間地獄。小說的突出特點是揭露了以往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貪官深惡痛絕,人盡皆知。清官特別可恨,很多人不知道。貪官知道自己有病不敢公然犯罪,清官以為自己不要錢。為什麽不呢?任性的話,小的時候會殺人,大的時候會被誤認為自己的國家。我們親眼所見的,不知道有多少。”“小說壹直都有揭露貪官的惡,也有揭露清官的惡,從老殘遊記開始”(評論回原16)。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渴望當大官”不惜殺人邀功,用人民的鮮血染紅天花板的劊子手。蔚縣增補曹州知府“才華出眾,功績卓著”。不到壹年,衙門前的12籠子裏死了兩千多人,其中九個半是良民。余朝東壹家因為和劫匪的恩怨而被栽贓。玉賢未經調查就堅稱他們是劫匪,父子二人毀在車站籠子裏。董家口壹家雜貨鋪掌櫃的小兒子,因為酒後隨便批評玉賢,被抓死在坑籠裏。東平傅書店的人壹針見血,道出了蔚縣的真相。“不管妳講道理不講道理,只要他心裏覺得好,他就在籠子裏。”玉賢的邏輯是:“此人不義與否。如果我讓他走了,我會不甘心,以後連前途都沒了。俗話說‘斬草除根’。”為了在仕途上獲得成功,他拒絕放下屠刀。老殘的詩裏說,“埋冤於市黑,血為紅。”“殺民如殺賊,太守為榮源”,深刻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岡比克也是壹個清官。他曾經拒絕巨額賄賂,卻靠著不要錢不受賄,盲目投機定案,白白害死了很多好人。他審理賈家十三條命的巨案,主觀認定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投下了令人震驚的冤獄。小說還揭示了那些看似賢惠,實則昏庸的官員。山東巡撫張“愛才”,廣納賢才。表面上看,他在“李習安下士”方面是個大人物,但實際上他很昏庸。他不區分善惡、賢愚,也無法判斷審議的對錯。他的愛才愛德,給山東人帶來了壹系列的災難。“盜能官”玉賢為他所賞識,崗碧也為他所倚重。更為嚴重的是,他錯誤地采納了石治理河道的建議,拋棄了濟陽下面的百姓,退守大堤,致使兩岸數十萬生命遭受苦難。在小說《楔入桃花源》中,主要描寫了隱居在荒山野嶺中的古和黃兩個奇人。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宣傳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醜化和詛咒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命”,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攻擊他們是“亂黨”。義和團上臺,他說“差點害死國家”;革命黨崛起緩慢。他認為“不是什麽皮膚病,知道了會全身潰爛就致命了”;告誡人們不要“卷入他的黨派”,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壹面。小說中的第壹次是作者對當時政治的象征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壹艘漂浮在海上、即將被風浪吞噬的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壹種是掌舵揚帆的人,以船主為首,指當時的上層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沒有錯”,只是因為他們走在“太平洋”上,只會過平靜的生活,不期而遇暴風雨,所以手足無措。再加上他們沒有準備好政策,陰天的時候太陽月亮星星都被雲遮住了,所以沒有支持。另壹類人是在乘客中煽動叛亂的人,與當時的革命者相提並論,汙蔑他們是“只收自己的錢,讓別人流血”的“英雄”。據說,如果我們跟著他們,“這艘船會覆蓋得更快。”還有壹些“劣等水兵”大肆搜刮客,指的是統治階級的爪牙不顧封建王朝的大局,肆意作惡。作者也很反感他們,視他們為罪人。如何才能拯救這艘即將坍塌的大船?筆者認為唯壹的辦法就是送它壹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也就是采用壹些西方文明來修補破碎的國家。小說中寫的壹些人物和事件是真實的人。如毓賢指毓賢,剛璧指剛毅,張(有時寫莊)指,姚指姚松韻,王自健指王子展,沈冬棗指杜秉國,指楊紹和,石指石邵青等,或因考慮到他的故事而改名,或改姓或存名。黑人女孩和白人女孩在當時是真正的藝妓。白衣少女,壹個王小語,在胡明湖扮演藝妓,有壹段時間被稱為“紅妝劉敬亭”。光緒十五年(1889)濟陽以下的人被廢是事實。當時,作者正在山東考察黃河,目睹了它的悲慘遭遇。正如作者所說:“野史,以正歷史之不足。功名可托諸子,事必征於實。”老殘遊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中是突出的。特別是在語言的使用上,它有其獨特的成就。比如景物可以自然生動,色彩鮮艷。書裏的千佛山風景,桃花山月夜,都是那麽的清澈清新。作者在描寫王小語唱鼓時,運用了對比手法和壹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描寫得惟妙惟肖,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是“壹個敘事的場面,有時是可觀的”(《中國小說史略》)。劉鶚還寫了《老殘遊記》的續篇,寫於光緒三十壹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按照劉的說法,* * *有14次,今天還剩9次。1934年,在半月刊《人間世》上發表了四次,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了六本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遊記》收錄了後三次。在續集的前六集中,雖然也有關於官僚子弟虐女的揭露,但主要是通過泰山豆撈宮中壹位尼姑的愛情故事及其深入微妙的思想活動,以及池的言論和行為,宣傳了認識真相的奧秘。後三章描述了老殘疾人為了懲惡揚善而前往地獄。此外,還有4700多字的外編,寫於光緒三十壹年後。除《老殘遊記》外,劉鶚還著有《田集》、《狗骨草》、《骨三書》、《治河集》、《治河七論》、《治河續編》、《醫學集》、《人生與和平》(未完成)、《金石學集》、《鐵雲藏龜》、《鐵雲藏陶》等。1980齊魯書店出版《鐵雲詩存》,其詩清新淡雅深刻,反映了他的壹些行蹤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