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意思:15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外出求學。先後拜鄭玄、盧植為師,並且和公孫瓚等是朋友。
袁紹與公孫瓚什麽仇什麽怨公孫瓚與袁紹結下梁子,要從皇帝說起。
當時東漢 *** 的皇帝是董卓擁立的漢獻帝劉協,即位時只有九歲。皇帝是個不懂事的小毛孩子,又是奸臣擁立的,所以有很多人不服氣。
牛人袁紹就非常不服氣。妳董卓可以擁立皇帝,我袁某人也可以;妳董卓擁立壹個不懂事的小屁孩玩弄於股掌之上,我袁某人就正兒八經擁立壹個有才有德的好皇帝,看誰玩得過誰。
袁紹看中的皇帝候選人是時任大司馬、幽州牧的劉虞。
劉虞的確是才華出眾,德高望重。何況他還有著漢室宗親的身份——上推五代就是著名的東漢光武帝劉秀(他與皇帝的關系可比劉備親近得多)。
如果來壹個民主選舉,劉協VS劉虞,劉虞勝出的把握那是相當大的。
可是那個時代不實行民主選舉,皇帝更是不能隨隨便便換來換去的。對於袁紹的提議,有許多人不同意,不少人很生氣。
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不同意,壹個人很生氣。
第壹個不同意的人就是當事人劉虞。劉虞拒絕得大義凜然。正因為劉虞德才兼備,所以他壹心忠於中央 *** ,於是義正詞嚴地回絕了這個建議。當事人不同意,總不能霸王硬上弓吧?這就沒戲唱了。
另壹個不同意的人是袁紹的弟弟袁術。袁術拒絕得極其齷齪。雖然袁術冠冕堂皇地拒絕這個建議,其實他是心裏藏著不可告人的小九九——自己當皇帝,所以不希望有壹個明君出現。這件事為袁紹、袁術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筆。
很生氣的人正是公孫瓚。在公孫瓚看來,天下隨便哪個人當皇帝他都沒意見,唯獨劉虞不能當皇帝。因為公孫瓚和劉虞之間結下梁子已經不是壹朝壹夕了(這件事我們到後邊再說)。總而言之,在公孫瓚看來,如果讓仇人劉虞當了皇帝,那不是明擺著要他公孫瓚的性命嗎?袁盟主妳做事,太不考慮兄弟們的感受了,這是對我極大的藐視。
遭到袁紹藐視,公孫瓚的心裏已經有點不痛快了。
成大事者有壹個重要品質,就是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
公孫瓚認為自己是成大事者,所以心裏不痛快不算大問題,忍壹忍就風平浪靜了。
公孫瓚與袁紹的矛盾升級,是由壹塊風水寶地——冀州引起的。
但冀州既不是袁紹的,也不是公孫瓚的,而是另外壹個人的。這個人是韓馥。
說起來亂世中人們普遍奉行的原則是——天下為公。所謂天下為公的意思是,妳的東西不是妳壹個人的,而是天下人的,大家都有份,所以也可以是我的。到底是誰的,不是看現在捏在誰手裏,而是看槍桿子握在誰手中。
可是韓馥沒有拿得出手的槍桿子,袁紹有,公孫瓚也有。
這就麻煩大了,童子懷金,路人起心。
袁紹想占有冀州的欲望非常強烈以及迫切。因為說起來十分慚愧,大名鼎鼎的關東諸侯盟主袁紹,其實只是壹個小小的勃海太守(怕臉上無光,後來自個給自個封了個車騎將軍),還在冀州牧韓馥的管轄範圍之內。更為慚愧的是,袁紹這個當帶頭大哥的,連手下弟兄們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好,眼看就要斷糧了。
迫切歸迫切,袁紹卻不想用武力解決問題。因為動武損兵折將不說,還要毀了他的名聲。要知道袁紹本就是靠名聲起家的,如果名聲搞臭了,那也就玩完了。
孫子兵法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袁紹希望韓馥乖乖地把冀州讓給他。這樣既能得到實際的好處,又能進壹步提高名望。
韓馥的東西,憑什麽白白送給妳袁紹?這不是白日做夢嘛。
正應了壹句廣告詞:壹切皆有可能。袁紹手下的謀士逄紀令人嘆為觀止地攻克了這個難關,讓異想天開的美夢變成了伸手可及的現實。
逄紀的策劃是,袁紹先派人去誘惑對冀州欲望很強烈的公孫瓚,說好兩家壹起到韓馥手裏搶冀州,事成之後壹人壹半;只要公孫瓚壹起兵,韓馥壹定十分害怕;此時再派人去遊說韓馥,他必然會乖乖就範。
這樣壹來,袁紹得到冀州就不是當強盜搶別人東西,而是眾望所歸接受讓賢。事情做得十分漂亮,形象自然更加光輝。
不出所料,接到袁紹盟主壹起搶冀州的建議後,壹向蒙頭實幹的公孫瓚二話不說立即動手了。這年頭有槍就是草頭王,不搶白不搶,搶了不白搶。
公孫瓚正大光明地帶著軍隊進入冀州,公開宣稱是前去討伐罪大惡極的董卓、解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皇帝,實際上卻是假公濟私,強行占有韓馥的冀州。
很快,公孫瓚就發現自己被結結實實地當猴耍了。
當公孫瓚和他的將士們還在冀中平原上風餐露宿的時候,袁紹已經從韓馥的手裏半推半就勉為其難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冀州。
公孫瓚興高采烈地過來,垂頭喪氣地回去,實在太郁悶了。
這件事不但侮辱了公孫瓚的人格,而且侮辱了他的智商。但他只能咽下這口惡氣,因為袁紹不是韓馥,不是那麽好欺負的。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作為壹個以成大事者自許的人,公孫瓚還是能夠忍受的。
偏偏最後的導火線被引爆了。
公孫瓚的憤怒
袁紹、袁術兄弟反目成仇,波及範圍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影響了整個東漢時局。很多人都有意無意地被卷了進去,其中就包括公孫瓚。
這件事又與老仇人劉虞脫不了幹系。
劉虞的兒子劉和在長安(這時皇帝劉協已經被董卓綁架到了長安)中央 *** 當幹部,回幽州的時候路過袁術的地盤,遭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被人熱情招待本來是壹件好事,但劉和很快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了——袁術太熱情了,熱情地想讓遠方的客人永遠留下來。
袁術提出了壹個要求,讓劉和給他爹寫封信,中心意思是讓劉虞派兵過來聯合進攻長安,好去解救已經成為人質的皇帝(直接說去擴張地盤有點不好意思)。要是不答應的話,呵呵,劉公子妳就在我這裏永遠地住下去吧。
劉虞收到兒子的信後,立即跟主抓軍事的同事公孫瓚商議,主張派出幾千騎兵前去幫助袁術。
公孫瓚很清楚袁術心裏打的是什麽算盤,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這些騎兵的光輝前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作為壹個靠軍功起家的將軍,公孫瓚非常心疼這幾千騎兵,就指出袁術這人壹向不靠譜,想阻止劉虞做傻事,不要白白賠了兵馬。
劉虞何嘗不清楚袁術為人非常不靠譜,但他不能不照辦——兒子在袁術那裏名義上是貴賓,實際上就是人質。袁術那意思很明確:要兵還是要兒子,妳自己選。
劉虞心壹狠,選擇了兒子。
這下公孫瓚要抓狂了,不僅幾千人馬沒有留住,還要得罪袁術。本來得罪的人就夠多了,再多壹個袁術,這以後的日子該怎麽過?
公孫瓚想來想去想出了壹個主意,自己派兵搶先壹步去幫助袁術,說不定還能培養壹些感情;順便勸說袁術幹脆收編了劉虞派去的兵馬,以解心頭之恨(這就有些不厚道了)。
正是在此時,公孫瓚做出了壹個重大決定,選擇了自己的立場,堅定地站到袁術那邊去,***同對抗袁紹陣營。
於是,公孫瓚主動派去壹千多騎兵幫助袁術。因為既要與袁術培養感情建立合作關系,又要找機會陰劉虞壹把,責任非常重大,所以他派遣堂弟公孫越帶兵前往。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公孫瓚阻止劉虞派兵時預料的壹點都沒錯,公孫越等人果然就成了肉包子,到袁術那裏就有去無回了——公孫越本人被袁術派去隨孫堅攻打袁紹的部將周昂,結果中流矢光榮犧牲。
公孫瓚得知弟弟戰死非常悲痛。雖然他弟弟的死牽扯到的人很多,劉虞、袁術、孫堅(這位猛人很快就在劉表的襄陽城下掛了)都有責任,但無比悲痛中的公孫瓚,還是堅定不移地把這筆賬算到了袁紹頭上。在他看來,如果不是袁紹多事派遣周昂奪了孫堅的城池,就沒有袁術派孫堅攻打周昂這件事;不攻打周昂,他弟弟就不會死(余弟死,禍起於紹)。
舊恨又加新仇,公孫瓚徹底憤怒了。老虎不發威,妳當我是病貓啊。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初,公孫瓚調集步騎軍隊總***三萬多人,在清水河畔集結,準備大舉進攻袁紹。著名的界橋(在今河北威縣東清水河上)之戰就此開始,公孫瓚與袁紹長達八年的戰爭拉開了序幕。
搶錢搶糧搶地盤的運動,從此轟轟烈烈推向 *** ,壹發不可收拾。
公孫度與公孫瓚是什麽關系沒有關系。
公孫度 (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
少隨父遷居玄菟郡。初為玄菟小吏,繼升尚書郎、冀州刺史,後被免官。中平六年(189年),經同鄉徐榮推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後,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子公孫康繼承其位。
由於公孫度的銳意進取和苦心經營,使遼東地區在漢末三國的戰亂年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推動了當地生產技術和封建文化的發展。
公孫瓚(?—199年),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壹。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壹。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采取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死後,袁紹斬下他的首級,送到許都彰功 。
少年三國誌盧植公孫瓚和趙雲黃忠誰更歷害論武功 趙雲和黃忠厲害
少年三國誌張角盧植於吉公孫瓚華佗怎麽玩這個陣容以張角為核心比較合適,資源堆張角和於吉。
位置 1張角 2主角 3 盧植
4公孫 5於吉 6華佗
我不推薦妳使用這個陣容,目前群雄版本主流 是呂布流 張角流左慈流都比較難玩。並且該陣容的武將太差 盧植公孫都是可以替換的。我推薦妳換個周瑜 董卓 這些突出的光環將比較合適。或者換袁紹 有陣容振奮,非常實用的天賦。
袁紹與公孫瓚爭鬥的過程
前期公孫瓚擁有相對強大的野戰兵力,但是相對不得民心;袁紹缺少即時可用的兵力,但卻憑借其出身和不凡的才能(當時曹孫劉還不是後來威震四方的大人物,在三國時代前期的割據勢力領導裏面袁紹的才能可以說是最高的)很快得到河北士族的支援,而公孫瓚又犯二,在界橋之戰中輕易葬送了自己的百戰精兵,恢復力又不如袁紹,自然陷入被動,最後被袁紹推到家門口,妄圖依靠堅固的築壘工事低於袁紹的進攻,但是又怎麽可能辦到呢?
至於破易京城的經過也沒什麽特別之處,雖然火燒易京樓寫的頗為傳奇,但是當時袁紹已取得對公孫瓚的壓倒性優勢,所以采用的是正攻法將公孫瓚推平
少年三國誌群雄 盧植,張角,主角,公孫瓚,於吉,華佗怎麽站位?應該還有個紅將左慈吧,公孫援軍,張角後排,盧植前排加buff,有左慈也前排減怒,張角主力嘛,本人是前排左慈豬腳盧植,後排張角於吉華佗。。。
公孫瓚字什麽?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出自《劉寬碑陰》 [1] ,《三國誌》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孫瓚為劉寬門生,參與了劉寬的葬禮,碑陰為當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從碑),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壹。
少年三國誌 盧植公孫瓚合體技能對無敵的技能有沒有對單個敵人造成(409%*盧植攻擊力)的傷害,我方全體武將的暴擊率提高40%,命中率提高40%持續2回合
對無敵技能無效。
夫妻大十五歲代勾什麽意思代溝,隔代溝通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