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麽東西能夠穿透它。”
出處:先秦韓非的《矛與盾》。
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有壹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麽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麽樣呢?”
那人張口結舌,壹句話也回答不上來。什麽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麽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擴展資料此文說的是說的是壹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常用來諷刺那些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人(或現象)。?
《矛與盾》的寓意是說話辦事要壹致,不能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抵觸。
作者簡介: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壹,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 難壹》壹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壹大部分關於陰謀。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寓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