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壹壹鍋倒”的說法。人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2、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買些用麥芽糖做的祭竈糖如糖瓜、關東糖供著,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竈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
3、米餅
農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4、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日子,意為粘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
5、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壹種應可缺少的美食。?
6、火燒
祭竈這天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竈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興隆。
7、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壹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