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

《孫權勸學》原文:

《孫權勸學》

司馬光 撰?〔宋代〕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全文翻譯: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妳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妳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妳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壹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妳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妳知曉事情怎麽這麽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後分別了。

《孫權勸學》全文賞析:

該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文章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文章篇幅小,僅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壹篇成功的改寫之作。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壹句加以概括,至於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則只字未提。後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壹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麽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極其精當。 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後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後果,井然有序。

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壹般。“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壹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壹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壹種敬羨之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魯肅的與呂蒙的對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壹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呂蒙的謙虛好學, 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壹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詞句註釋:

初:當初,起初,這裏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東漢末孫權手下的將領。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當塗:當道,當權。當:掌管,主持。“塗”通“途”,道路,仕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辭:推托、推辭。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經,指《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書籍。

博士:古代專門掌管經學傳授的學官。

邪(yé):後寫作“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

但:只,僅。

涉獵:粗略地閱讀。

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耳:語氣詞,表示限止語氣,罷了。

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就學:指從事學習。就:動詞表趨向,從事,進入。

及:到了……的時候。

尋陽: 縣名,在今湖北黃梅西南。

者:用在時間詞後面,不譯。

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

非復:不再是。復:再,又。

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呂蒙的小名,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現指才識尚淺的人。

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裏指“幾”。士:積學修德之人。

即:就。

更(gēng):另外,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對待,看待。

大兄:長兄,這裏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見事:認清事物。見,認清,識別。

遂:於是,就。

拜:拜見。

別:離開。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禦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禦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於《司馬文正公集》中。

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周瑜和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不久後周瑜病死。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然而劉備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吳三方鼎峙的局面。為了加強國力,孫權勸呂蒙多學習。“孫權勸學”的故事就發生了。

表達主題: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壹篇記敘文,文題為後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寫作特色:

本文註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壹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壹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並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壹唱壹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張永健《中外散文辭典》:“本篇是壹則敘事短文,篇幅短小,僅僅幾句對話,既說明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三位說話者的不同口吻,還顯示出人物的各種神情。辭約意豐,繁簡得當,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