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文言文和翻譯及註釋如下:
原文: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曰:此織斷,能復續乎。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翻譯:
孟子年輕時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然後再繼續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忘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麽中斷背書。
孟子回答說:有的地方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說:這織物斷了,還能連接起來嗎。以此來告誡孟子,從此之後,孟子不再因分心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註釋:
1、少時:年輕的時候。
2、誦:背誦。
3、方:正在。
4、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
5、乃復進:然後再背誦下去。
6、進:背誦下去。
7、喧:壹作愃,通諼,遺忘,忘記。
8、引:拿來,拿起。
9、自是之後:從此之後。
孟母教子的深遠影響
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壹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壹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山東監察禦使鐘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誌在青紫。夫人教子,誌在孔子。古今以來,壹人而已。隨著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孟母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