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異同

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異同

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兩次農民運動,對中國當時的社會發展和中國歷史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從背景上比較: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於1851年。當時的中國處於腐朽的清王朝統治之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據統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中,農民喪失土地的現象十分嚴重;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而加緊搜刮人民,激化社會階級矛盾,勞苦大眾紛紛起義;外國侵略導致中國出現新的變化,壹方面,鴉片大量走私陷入進入中國,戰爭後外國商品沖擊中國傳統經濟結構,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另壹方面,開始逐步瓦解中國自然經濟,對中國傳統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有壹定沖擊。

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中國處於帝國主義瓜分狂潮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加劇,包括爭做中國的債主,搶奪中國的路礦和辦廠權,還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外國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猖狂,憑借不平等條約的庇護,欺壓中國百姓,激起中國人民不斷的反洋教鬥爭;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壹步遭到破壞,農民和手工業者大批破產;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思想傳播、並出現戊戌變法,但是失敗。

從鬥爭目標和方式上比較:

太平天國運動在14年中,起義軍轉戰18個省,占領長江重鎮南京,建立農民階級的政權,北伐西征東征等戰鬥矛頭直指清政府及其統治中心;太平天國運動的反封建色彩十分鮮明,特別是表現在《天朝田畝制度》中,這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綱領,成為中國歷史上反封建鬥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也反映了農民階級反對外國侵略的態度,特別是《資政新篇》中明確表示的嚴禁吸食鴉片、不準外國幹涉中國內政等主張,和太平天國後期直接與洋槍隊的戰鬥。

義和團運動持續的時間和鬥爭影響的地區都不及太平天國,但是,義和團運動從反洋教鬥爭到抗擊八國聯軍,從攻打教堂到激戰天津車站,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的鬥爭精神。

比較結果:

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是在中國反動統治階級與外國反動勢力勾結中失敗的。1864年天京失守,太平天國失敗,當時參加進攻天京的有曾國藩、李鴻章的湘軍和淮軍,也有洋槍隊,還有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外國侵略者“借師助剿”;義和團運動在1900年夏天達到高潮,結果,在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時,慈禧太後西逃途中頒布“剿匪”上諭,命令清軍對“扶清滅洋”的義和團殘酷鎮壓,造成義和團失敗。

各項比較完成後,結論如何下?

首先,聯系近代歷史,看農民運動的長期鬥爭過程和特點。中國近代歷史上,農民運動始終不斷出現;鴉片戰爭前,農民反抗此起彼伏,鴉片戰爭後到太平天國革命前夕,各地農民起義和暴動90多起,規模大、次數多;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還有上海小刀、北方撚軍、粵桂邊界天地會黑旗軍在各地的鬥爭;在抵抗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邊疆和瓜分狂潮中,黑旗軍英勇抗擊了法國侵略軍,各地人民在甲午戰爭中也組織團練參加鬥爭;義和團長期從事反清鬥爭,但是在民族危機深重的19世紀末,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所以,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農民階級始終是百折不撓的堅定的反抗派,既抗擊本國封建統治者,也抗擊外國侵略者;而且中國的農民階級絲毫沒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性,在反帝反封建鬥爭中,表現出中國社會最下層人民的錚錚鐵骨。

其次,認識兩次農民運動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產生的影響。政治方面,太平天國沖擊了腐朽的清王朝,導致清王朝力量削弱,和清王朝中滿族貴族的軍事勢力嚴重削弱,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地主地位提高,導致清王朝“借師助剿”、投靠外國侵略者;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只表明其反帝愛國的性質,而不說明“扶清”是其本質,所以義和團在京津地區的鬥爭,嚴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秩序;所有這些,都加速了反動的清王朝的瓦解;經濟上,太平天國運動正處於自然經濟解體時期,洋務運動在鎮壓太平天國中開始出現,《資政新篇》的提出表明先進的中國人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先聲,而義和團運動處於自然經濟加速解體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義和團運動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客觀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上,太平天國運動的《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反映了當時農民階級要求推翻封建制度的願望,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反映了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願望,而這些願望,後來成為各種進步的救國探索,包括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以及最後導致中國***產黨的誕生。

第三,分析形成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原因。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最大的不同點,壹是前者以反封建鬥爭為主,後者以反帝鬥爭為明顯,二是前者規模大、鬥爭範圍廣,後者影響範圍只在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長江領域及其以南,三是前者有統壹的領導核心甚至有政權、綱領、行動計劃,而後者則相反;相同點壹是性質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二是結果相同,都是在中外反動勢力勾結鎮壓下失敗的。而分析相同點或不同點的原因,則要從背景、過程中逐項尋找,例如為什麽太平天國有統壹的領導核心而義和團運動則沒有,要認識到農民階級的起義通常是依靠宗教發動和組織起來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依靠宗教進行發動和組織的,而義和團運動是在反對洋教的鬥爭中興起的,是否有宗教的組織成為農民運動能否形成統壹的領導核心的關鍵因素之壹;其次,太平天國運動是長期秘密準備之後爆發的,在起義中建立了領導核心,而義和團是在清政府打擊、容忍、合作之下公開進行的,容易受到清政府控制,而且起義受偶然因素影響大,較為倉促,不容易形成領導核心;第三,太平天國運動有都城天京,而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又“借”清朝北京,不容易建立統壹領導核心;第四,也許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扶清滅洋”中的“扶清”在當時不能代表中國人民的壹致要求,而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資政新篇》反映了廣大農民階級的長期的壹致的願望,所以能夠形成領導核心。總之,在分析原因時,不可機械地翻閱教材,機械地尋找現成答案,機械地聽從老師分析,而是需要有創建地、前後聯系地、符合規律地、實事求是地思考。

完成結論前,壹定學會壹分為二,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偉大的農民運動,沈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粉碎了外國侵略者吞並或瓜分中國的迷夢,也進行了《資政新篇》這樣的探索。但是,辯證地看,這兩次農民運動存在許多局限性,而且如果全面的分析,這些局限性就不僅是教材上通常說的沒有先進階級領導、不能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無法戰勝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等;而且應當分析:第壹,當時,同時主張學習西方科技的《資政新篇》和洋務運動為什麽產生於對立的陣營之中?當時,先進階級資產階級進行維新變法和革命鬥爭準備,於同時發生的義和團運動為什麽沒有能夠相互配合,像在日本發生的那樣,進行“武裝倒幕”?第二,有些傳統的觀點也有懷疑在先、重新認識的必要,例如《資政新篇》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在農民運動中能夠成為鬥爭綱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