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為三叉神經分支範圍內反復出現陣發性短暫劇烈疼痛。無感覺缺失等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的表現。
本病屬中醫學“頭痛”、“頭風”、“偏頭痛”、“偏頭風”等病癥範疇。
壹、病因病機現代醫學認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可能是由於三叉神經下降核有陣發性放電,放電的發生可能與半月神經節退行性和纖維性改變、神經根受巖骨脊突或顱底動脈分支的機械性壓迫有關。癥狀性三叉神經痛可能為顱內腫瘤、炎癥、血管畸形等病變直接刺激三叉神經所致。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多發生於中年以上,女性較多。陣發性面部燒灼、閃電樣劇痛,位於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常影響上頜支、下頜支,很少影響眼支。兩側同時受累屬罕見。發作時,痛側有面肌抽搐、流淚等。疼痛持續數秒鐘或1~2分鐘。間歇期無任何不適。疼痛發作次數不定,少則每日幾次,多則1分鐘數次,發作數周或數月後常自行緩解。若再次發作,疼痛在經期更為劇烈。
(2)疼痛因面部動作或觸及面頰、上下唇、鼻翼、硬腭等處(發痛點)而誘發,進食、洗臉均可引起疼痛。
(3)壹般無明顯神經系統的陽性體征。發作多呈陣發性,如同時伴有其他神經系統損害,或疼痛呈持續性,應考慮為癥狀性三叉神經痛。
(4)三叉神經痛需與頭面部疼痛,如牙痛、副鼻竇炎引起的疼痛相鑒別。
2.診斷根據疼痛的典型分布和性質,結合起病年齡,不難作出診斷。
早期易誤診為牙痛。
三、辨證施治
1.風寒外襲型
辨證起病較急,疼痛較甚,或面頰有拘急收緊之感,得溫熨痛減,吹風受寒輒發或加重,或兼頭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或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弦緊。
施治疏風散寒。
方藥川芎茶調散加減:川芎、荊芥、羌活、白芷各12g,防風9g,薄荷6g,甘草6g,細辛3g。
2.胃火上攻型
辨證面頰及齒齦疼痛如灼,遇熱痛增,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心煩,大便秘結,溲赤,舌質紅苔黃,舌邊紅,脈滑數。
施治清瀉胃火。
方藥清胃散加減:當歸15g,黃連12g,生地20g,丹皮12g,升麻9g,生石膏30g,知母12g,白芷9g。
3.肝膽郁熱型
辨證患側陣發性灼痛,痛連頭角,時作抽掣,常因情誌刺激而誘發,心煩易怒,面紅目赤,口苦。舌尖紅,苔黃,脈弦數。
施治清肝利膽。
方藥當歸龍薈丸加減:當歸12g,龍膽草15g,梔子9g,黃連9g,黃芩9g,大黃6g,蘆薈9g,青黛1g,柴胡12g,白芍30g,鉤藤12g,地龍9g。
4.陰虛風動型
辨證面部脹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頭暈目眩,心煩易怒,面部烘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耳中蟬鳴,咽幹目赤。舌質紅少苔,脈弦細而數。
施治滋補肝腎,平肝息風。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9g,鉤藤12g,石決明18g,梔子9g,山萸肉15g,白芍30g,牛膝15g,杜仲9g,益母草15g,桑寄生20g,夜交藤20g,茯神12g。
5.氣血虧虛型
辨證頭面痛頻發,痛勢隱隱,有空痛感,起則痛甚,臥則減輕,遇勞易發,面色蒼白,肢體倦怠,氣短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施治益氣養血。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化裁:黃芪、當歸、熟地各15g,黨參、白術各12g,升麻3g,陳皮、川芎各9g,白芍20g,柴胡、炙甘草各6g。
6.瘀血阻絡型
辨證面痛屢發,痛有定處,或痛如針刺,日久不愈,日輕夜重,面色晦滯。舌質紫暗,脈弦澀或細澀。
施治逐瘀通絡。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赤芍、川芎、桃仁各15g,紅花9g,麝香(沖服)0.1g,全蟲9g,蜈蚣2條,生姜6g,老蔥3根,大棗7枚,黃酒適量。
7.風痰阻絡型
辨證面頰悶痛,或麻木不仁,眩暈惡心,或時吐痰涎,胸脘滿悶,肢重體倦。舌苔白膩,脈弦滑。
施治祛風化痰。
方藥牽正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白附子5g,僵蠶12g,全蟲5g,半夏12g,白術15g,天麻9g,茯苓12g,橘紅15g,甘草6g,生姜6g,大棗4枚,白芷9g,蔓荊子6g。
四、輔助治療
1.成藥方七葉蓮片劑和註射劑。
2.驗方
(1)七葉蓮30~50g,水煎服,日1劑。
(2)鵝不食草(幹)10g,牙皂、細辛各5g,青黛2.5g,***研末,隨時吸入同側鼻孔。
(3)鉤藤15g(後下),白芷、夏枯草各10g,天麻5g,日1劑,水煎,2次分服,連續服3~5劑。
3.針灸療方
(1)體針:取合谷、外關、魚腰、四白、承漿、頰車、風池、風府穴。
配下關、醫風、太沖、內庭穴。以平補平瀉法,留針30~60分鐘。
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
(2)皮內針:取太陽、攢竹、下關、顴骨、地倉、頰車、耳中、頭維穴。每次選穴4個,用甲紫作標記,消毒後用鉗子夾住皮內小毫針刺入穴位內,上蓋以膠布。3天換針1次,3次為1個療程。
4.封閉療方取頭維、迎香、地倉,頰車穴。以純酒精註射於疼痛神經支或其分支,可消除疼痛,但不能持久。
5.外敷方川芎、白烏、草烏各20g,蒺藜、細辛、冰片各10g。***研細末,瓶裝備用。每次15g,用蔥泥調外敷痛點,每天換藥1次。
五、調護
(1)保持心情舒暢,防止暴怒傷肝,以防肝陽上亢。並要勞逸適度,忌食辛辣,勿飲高度酒,對預防和治療很重要。
(2)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程較長。只要積極治療,治療及時,可較快治愈,預後較好。
(3)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適時調攝寒溫,防止外感時病邪侵襲。
(4)頭痛劇烈者,宜臥床休息,避免用腦過度。病人的體位要舒適,血虛頭痛者宜頭低臥位;腎陰虛、肝陽上亢頭痛者宜高臥位或半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