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意思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出處: 宋·程頤《與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經者亦眾矣;然而買櫝還珠之蔽;人人皆是。”
出處譯文:當今的治經者也與眾人壹樣,但是為了遮蔽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的短處,人人都是壹樣的。
近義詞: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去粗取精
造句:讀壹本書必須吸取精華,千萬別幹買櫝還珠的蠢事。
擴展資料
買櫝還珠故事
壹個楚國人,他有壹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壹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麽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壹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壹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壹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
楚人說:“先生,您將壹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壹邊欣賞著木盒子,壹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這是壹個寓言故事,代表人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被虛偽華麗的外表所吸引,而忽視了他本身的價值。
鄭人的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麽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的傻事來。
買櫝還珠在現代還用作比喻花很少的資本取得了更高的回報,賣櫝的人用壹個“櫝”得到了“珠”。形容目光短淺,取舍不當的人。
百度百科-買櫝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