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當然是正史。
《三國誌》,二十四史之壹,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壹。
《三國誌》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誌》“名為誌其實無誌”,全書只有本紀和列傳。
《三國誌》為曹操、曹丕、曹叡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蜀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劉禪為後主傳;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蜀書》《吳書》均沒有本紀,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臣子,晉承魏而得天下,故《三國誌》尊魏為正統。
《三國誌》取材精審,作者對史實經過認真的考訂、慎重的選擇,對於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這雖使《三國誌》擁有文辭簡約的特點,但也造成關鍵人物記載史料不足的缺點。
作品評價
《三國誌》主要善於敘事,文筆也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誌》也倍加贊賞,認為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竟毀棄了自己本來的著作。
後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誌》可以同《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誌》還壹直流傳到現今。
《三國誌》整體上的文采雖略遜壹籌,卻也不乏精彩的描寫。比如赤壁之戰,陳壽將相關史料分別放置在《蜀書·諸葛亮傳》,《蜀書·先主傳》,《吳書·吳主傳》,《吳書·周瑜傳》,《吳書·魯肅傳》等幾個紀傳中,通過各有側重的描寫,把赤壁之戰渲染的有聲有色,尤其是其中吳蜀雙方,各自君臣之間的對話,非常傳神。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