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母表:b、p 、m、 f、 d 、t、 n 、l、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
大寫: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面的輔音,跟韻母壹起構成的壹個完整的音節。
擴展資料:
七音:在五音的基礎上,再分出“半舌”(來紐)和“半齒”(日紐),***是七類,就是“七音”。在我國古代的音韻學著作中,關於聲母發音部位的歸納分析主要有“五音”、“七音”之說。“五音”最早見於《玉篇·五音聲論》;“七音”是由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的。
“五音”是按發音部位的不同把聲母分成五類,即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在五音的基礎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齒音兩類,就成了“七音”。後來,古人又將唇音分為重唇、輕唇;舌音分為舌頭、舌上;齒音分為齒頭、正齒,這樣,古代聲母的發音部位就有了十類之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