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年(1582年)5月29日,織田信長為準備出兵遠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後則逗留於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軍卻突然迅速出現於京都,並於6月2日襲擊本能寺。當時,因屬下兵力對信長的信賴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緣故,光秀於進攻本能寺時,並沒有告訴部下攻擊的目標是信長。據言率領森蘭丸、坊丸、力丸、伴正林等約100人的信長本身亦持槍奮戰,負傷後返回房內縱火自殺,享年49歲。
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毀,通說是認為信長已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遍尋不到信長遺體,有壹說是信長遺體已被仰慕信長的僧侶與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長子織田信忠得知消息後,與村井貞勝於附近的二條禦所抵抗明智軍,最後亦不敵自殺。而黑人兵彌助在本能寺之變中,直到最後都和信長壹同奮戰。為光秀所擒後,赦免後,被強行送至耶穌會。
織田信長介紹
織田信長原本是尾張國的大名,於桶狹間合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逐漸控制京都,之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將統壹全日本作為目標;先後兩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壹大半的日本領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