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領到的社保卡與本人身份證信息不壹致怎麽辦?
答:將社保卡與身份證或戶口簿復印件交給單位,由其上交區縣社保中心重新制卡。
社會保障卡,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壹規劃,由各地勞動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用於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卡(IC卡)。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人社部表示將用5年左右時間,使社會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2011年8月3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社會保障卡采用全國統壹標淮,社會保障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采用公民身份號碼。
概念釋義
社會保障卡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和國社會保障卡”。從這壹名稱的含義上講,發放的對象是政府有關部門實施社會保障的人群;從其內容上講,可以涉及有關個人社會保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社會保險,也包括就業服務,壹些地區的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管理需要,還將更多的社會管理事務也放入其中;從其涉及的地域上講,這是全國範圍內可以使用的IC卡,可以適應全國統壹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系統聯網的需要,適應人員流動的需求。
要正確理解社會保障卡這壹概念,還必須清楚社會保障[1]卡與其他行業性IC卡,特別是同銀行卡的關系。由於社會保障卡上存有的供持卡人在醫院就醫結算的“個人賬戶”,類似於銀行卡的“電子錢包”,壹些地區或廠商便采用銀行卡的標準來設計社會保障卡。銀行卡標準是針對銀行卡應用而制訂的規範,其文件存儲格式、指令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是針對與金融有關的各種交易行為設計的。而勞動保障領域發放的IC卡主要是用於行政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對信息記錄進行管理,與銀行卡的功能有很大不同。社會保障卡中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也同銀行卡中的“電子錢包”有本質的區別,它記載的是個人賬戶中“帳”的情況,而不是真正的“錢”。持卡人將個人賬戶余額劃到卡中之後,醫療保險機構仍然要對賬戶的使用負責,即使持卡人的卡丟失、損壞,只要掛失前個人賬戶上的資金未被他人冒用,便仍舊歸持卡人所有,仍可以使用這部分賬戶進行醫療消費。而銀行卡中的電子錢包壹旦用戶將錢圈存到卡中,這筆錢便同銀行無任何關系,壹旦卡丟失、損壞,其損失完全由持卡人承擔。因此,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絕不能采用電子錢包的模式進行處理。還有些地方將社會保障應用和金融應用放到壹張卡上,對此,是不提倡的,因為將商業性應用和管理性應用集於壹卡,在管理上會造成許多弊端,會給持卡人和管理機構帶來許多不便,甚至給持卡人造成損失。
2開展情況
北京地方
豐臺區社會保障卡實時結算總結會
實行持卡就醫後,個人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仍以醫保手冊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為準,A類、中醫、專科醫院可以直接就醫。[2]
就醫不帶卡不能報銷
領到社保卡的參保人員在已開通持卡就醫結算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須出示社保卡。未出示社保卡的,所發生費用由個人全額負擔,醫保基金不能支付。
參保人員因急診、計劃生育手術、企業欠費、補換卡期間、參保後未發卡等情況就醫的,發生的醫療費用可由個人現金墊付後按原流程再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進行報銷。
社保卡補辦過程中就醫須帶《補(換)卡證明》
在社保卡補辦的過程中,如果您病了,也不用著急。在補辦新卡時,社保卡服務網點會為您開具壹張《補(換)卡證明》,您可以拿著《補(換)卡證明》到定點醫院就醫,並保留處方明細、收費單據,按原規定報銷。
持社保卡就醫後現行門診起付線政策不變
參保人員持卡就醫後,門診起付線標準和原來規定壹樣,即參保人員門診費用壹個年度內只扣壹個起付線:在職人員1800元,退休人員1300元。政策規定門診起付線以下的醫療費用由個人帳戶資金支付,我市的個人帳戶資金已劃入銀行存折自由支取,因此起付線以下的醫療費用個人就醫時需要全額付費。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按照政策規定的報銷比例,個人只負擔應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參保人員在使用社保卡之前應盡早將手中已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單據報銷。如持卡就醫前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尚未申報的,持卡就醫時在起付線以內的門診醫療費用需要交全費,超過起付線部分的費用,只需交納自己自費和自付部分。領卡前未申報的門診醫療費用需到區醫保經辦機構按原流程報銷,報銷時不會再次扣除起付線。
持卡就醫後個人帳戶管理方式不變
目前個人帳戶管理的政策沒有調整。持卡就醫後參保人員的個人帳戶金額仍按月劃入參保人在北京銀行的醫保專用存折中,個人帳戶資金仍可在銀行自主支取。
門診掛號診療費用定額支付2元
自2009年6月1日起 門診診療費由醫療保險基金定額支付2元,其余費用由參保人員現金交納。
浙江地方
麗水社會保障卡數據采集工作會議
社會保障卡申領時間安排
根據《社會保障卡發行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社會保障卡的發行對象為本市戶籍人員以及按規定可享受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服務和其他社會公***服務的非本市戶籍人員。” 社會保障卡發行範圍廣泛,為確保發行工作有序進行,現將我市社會保障卡申領工作時間安排公告如下:
壹、根據《麗水市社會保障卡數據采集實施方案》,我市社會保障卡發行按照下列次序:
(壹)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
(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
(三)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
(四)其他對象。
2011年底前完成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的數據采集工作,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全市規模發行社會保障卡工作。各縣(市)應根據實際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
二、根據《市、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社會保障卡申領工作實施方案》,為確保市、區社保卡申領工作有序開展,市本級和蓮都區各單位將按照下列時間開展社保卡申領工作:
(壹)9月10日到9月20日,試發卡單位數據采集。
(二)10月11日起,市、區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批量申領數據采集。(市本級單位11月5日前完成;區各單位11月15日前完成)
(三)11月1日起,市、區企業單位批量申領。
(四)12月1日起,受理個人零星申領。
3主要功能
社會保障卡卡面和卡內均記載持卡人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等基本信息,卡內標識了持卡人的個人狀態(就業、失業、退休等),可以記錄持卡人社會保險繳費情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信息、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信息、職業資格和技能、就業經歷、工傷及職業病傷殘程度等。社會保障卡是勞動者在勞動保障領域辦事的電子憑證。持卡人可以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結算;可以憑卡辦理養老保險事務;可以憑卡到相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可以憑卡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等。此外,社會保障卡還是握在勞動者手中開啟與系統聯絡之門的鑰匙,憑借這把鑰匙,持卡人可以上網查詢信息,將來還可以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
4種類介紹
藍卡:16歲以上(含16歲)的人使用
綠卡: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使用
5辦理條件
符合申領條件的人員可以通過電話向申領網點預約或直接前往街道(鎮)社會保障卡申領服務網點申請辦理社會保障卡(包括學籍卡)。申領時需攜帶身份證、戶口簿、申領表(集體戶口市民需要攜帶戶籍所在地警署或派出所開具的戶籍證明)等相關資料。
6問題解答
今年該市全面發放社保卡,持卡就醫人群在不斷增加,其中壹部分人還不太了解社保卡如何使用,在持卡就醫及報銷的過程中碰到難題。近日,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給予解答。
問:在使用社保卡之前,已發生門診醫療費用,如何報銷?
答:使用社保卡之前,已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交到單位或社保所按原流程報銷,如果您已使用過社保卡就醫,需同時將社保卡上交。問:門診掛號診療費用不按比例報銷了?
答:自2009年6月1日起,門診診療費由醫療保險基金定額支付2元,其余費用由參保人員現金交納。值得說明的是,無論患者今年發生的醫療費用是否超過門診起付線,醫療保險基金同樣定額支付2元。
問:外購藥品醫療費用是否持卡實時結算?
答:因外購藥品發生的醫療費用不進行持卡實時結算,仍按原結算方式操作。
問:參保人員什麽特殊情況下發生的全額現金墊付醫療費用可進行報銷?
答:如遇有急診未持社會保障卡、計劃生育手術、企業欠費、手工報銷或補換社保卡期間、參保後未發社會保障卡等情況就醫的,仍由參保人員個人現金全額墊付醫療費用,不能在醫院直接完成實時結算,符合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條件的,要按照原流程辦理手工報銷手續。
問:如何讀懂實時結算收費票據?
答:實時結算收費票據明細中,醫療保險範圍內金額能夠納入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費用總額。
本次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按照政策規定應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總額,包括門診大額醫療,退休人員補充保險,殘疾軍人補助。
“本次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包括三部分內容:
1、自付壹:按比例個人應負擔的醫療費用(包括起付線和超封頂線以上金額);
2、自付二:乙類目錄中需要個人負擔的金額(如乙類藥品中個人自付的10%的醫療費用);
3、自費:報銷範圍(即藥品、診療、服務設施三個目錄)以外的醫療費用;
當次就醫醫療費用總額=本次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本次個人負擔。
問:在職轉退休人員應如何進行社保卡信息變更?
答:持卡人信息,可到發卡單位所在區縣的社保經辦機構進行數據同步。
問:在職轉退休人員沒有及時變更社保卡信息會出現哪些問題?
答:在職職工退休後沒有及時變更信息,在持卡就醫時,仍將按照在職職工的門診起付線和報銷比例進行報銷,這可能會損害參保人員的醫保權益。
問:持卡就醫是否需要選定醫院?
答:實行持卡就醫後,個人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仍以醫保手冊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為準,A類、中醫、專科醫院可以直接就醫。
問:參保人員持社保卡就醫,起付線有變化嗎?
答:持卡就醫後起付線標準不變:參保人員門(急)診費用壹個年度內只扣壹個起付線:在職人員1800元,退休人員1300元。政策規定門診起付線以下的醫療費用由個人帳戶資金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按照政策規定的報銷比例,個人只負擔應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問:持卡就醫後,個人帳戶管理的政策有何調整?
答:目前個人帳戶管理的政策沒有調整。持卡就醫後參保人員的個人帳戶金額仍按月劃入參保人在北京銀行的醫保專用存折中,個人帳戶資金仍可在銀行自主支取。
問:已領取社保卡的參保人不慎將醫保手冊(藍本)丟失,如何處理?如社保卡丟失,如何補辦?
答:需通過單位到參保地的區縣社保中心辦理補領醫保手冊(藍本)手續,在補辦醫保手冊(藍本)時,單位需提供持卡人的社保卡,區縣社保中心將為其同步更新社保卡的卡內信息。
社保卡丟失需通過單位到參保地的區縣社保中心辦理補領卡手續,單位需同時提供參保人員的醫保手冊(藍本),區縣社保中心將為其同步更新社保卡的卡內信息。
問:社會保障卡到哪裏領取?
答:在職人員在參保單位領卡;退休人員在原參保單位領卡;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在參保街道社保所領取;職介、人才存檔人員在參保區職介、人才服務中心領卡。
問:領到卡後,發現卡內信息有誤怎麽改?
答:發現此種情況,多為照片與本人不符,或姓名音同字不同等。凡屬上述情況,持卡人應通過單位將社保卡交回區社保中心。
問:領到的社保卡與本人身份證信息不壹致怎麽辦?
答:將社保卡與身份證或戶口簿復印件交給單位,由其上交區縣社保中心重新制卡。
問:如何查詢卡內信息?
答:可持卡到卡服務網點由工作人員幫助查詢,或持卡在自助終端機電子觸摸屏上自助查詢。
目前,本市社保卡服務體系主要由社保卡服務網點、社保卡服務熱線、社保卡服務網站和社保卡自助服務終端四部分組成。社保卡服務網點設置在全市300多個街道社會保障事務所和18個區縣社保中心及市經濟開發區社保中心,方便持卡人辦理社保卡相關業務;社保卡服務熱線是“96102”,提供24小時開通服務;另外通過登錄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可進入社保卡服務網站界面。社保卡服務網點和本市二級以上的定點醫療機構內均安裝了社保卡服務自助終端機,可實現查詢醫保信息以及預掛失等功能。
問:為什麽單位中有的職工有卡,有的沒有?
答:本次發放的社會保障卡為2009年2月16日零時醫療保險數據庫中的時點信息,此後新參保的人員及因信息比對有誤需進行二次信息采集的人員不在本次發卡範圍。因此,造成單位中有的職工有卡,有的沒有。
問:參保人領卡後,對持卡就醫的時間如何確定?為什麽壹些單位告知參保人在下半年或年度才能使用社保卡就醫結算?
答:參保人員在領到社保卡後,即可到定點醫療機構持卡就醫、實時結算。但在此之前如有個人全額墊付的醫療費用,應提前辦理手工報銷手續。
問:已領取社保卡的參保人員,其手中的醫保手冊(藍本)是否繼續使用?
答:本市的社保卡將分期分批發放,在社保卡完全替代醫保手冊(藍本)之前,社保卡與醫保手冊(藍本)並行使用。醫保手冊(藍本)停止使用時,將向全市發布通知予以告知。
問:本次看病忘了帶卡怎麽辦?
答:領到社保卡的參保人員在已開通持卡就醫結算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須出示社保卡。未出示社保卡的,所發生費用由個人全額負擔,醫保基金不能支付。
問:初次使用社保卡的參保人員如何辦理開卡的手續?
答:參保人員持社保卡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在辦理掛號或交費的同時,社保卡即可開通。
問:持社會保障卡怎樣看病?
答:首先,在掛號時必須出示社會保障卡,現金交納個人自付、自費費用,醫院為參保人員出具收費票據;其次,到診室看病時,要向醫生主動出示社會保障卡和“北京地區醫療機構門急診病歷手冊”;第三,交費時,須將社會保障卡和交費單據壹起交給結算人員,繳納個人自付、自費部分費用;最後拿到結算單據後,認真核對單據上的各項內容,收回社保卡。
問:退休人員統壹補充醫療保險是否同時刷卡結算?
答:是。
問:補(換)社會保障卡期間如何看病?
答:參保人員在申請補(換)社會保障卡期間,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需要主動出示《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證明》。定點醫療機構根據《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證明》采集有關的信息,並上傳費用明細。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員結算醫療費用時,全額收取現金,出具相關單據,參保人員持新的社會保障卡按原流程進行醫療費用申報。
問:持卡人員到不具備刷卡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如何就醫?
答:持卡人員到不具備刷卡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先現金全額交費,由醫院為參保人員出具醫療費用單據,並上傳醫療費用明細,參保人員持社會保障卡按原流程進行門診醫療費用報銷。
問:發生工傷事故後就醫,如何區分是否應當用社保卡實時結算?如實時結算了,後又被認定工傷,如何解決?
答:如果認定確實是工傷事故,應全額墊付醫療費用,後經由工傷保險報銷;如實時結算,後又被認定工傷,參保人員將實時結算的費用辦理退費,再全額墊付醫療費用,事後將全額墊付的醫療費用申報至區縣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進行手工報銷。
問:哪些情形需進行社保卡信息變更?
答:(1)醫療保險在職轉退休;
(2)殘疾軍人新參保;
(3)轉換醫療保險險種;
(4)特殊病種審批。
(5)手冊丟失補領手冊。
問:社保卡丟了怎麽辦?
答:持卡人的社會保障卡遺失後,可撥打社會保障卡服務熱線“96102”(24小時服務)進行電話預掛失。也可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到社會保障卡服務網點辦理書面預掛失手續,或直接在社保卡服務網點及二級以上的定點醫療機構設置的自助終端機上進行預掛失。預掛失的有效時間為10天,超過有效時限自動解掛。
掛失人確定丟失的社保卡無法找回,需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證到社會保障卡服務網點進行正式掛失,同時辦理補卡手續。15個工作日後,申請補卡人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和《新發與補(換)社會保障卡證明》(簡稱:《領卡證明》,見附件壹)到社會保障卡服務網點領取社會保障卡。辦理正式掛失後,不能再辦理撤銷掛失。
7使用設計
社會保障卡是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為參保人就醫、購藥而辦理的用於驗明身份,記錄、儲存個人帳戶資金及使用情況的電子信息卡片。參保人持本人社會保障卡,可在本市任何壹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或定點零售藥店購藥。卡片壹般采用條碼卡、磁條卡、IC卡,IC卡也稱集成電路卡。條碼卡是最簡單的壹種卡片,成本低,在1996年濟南槐蔭區搞醫保試點時,采用了條碼卡,從使用的效果看,很差,原因是,它要求有很強大的計算機網絡做支持,客戶化工作量大;磁條卡客戶化工作量與條碼卡比,簡單的多,但它對計算機網絡要求與條碼卡是壹樣的;IC卡也稱為智能卡或集成電路卡,目前分三種類型,壹是存儲器卡(MEMORY卡),它的集成電路是可用電擦除的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每個城市IC卡社會化功能方面都基本相同,主要以圍繞勞動和社會保障業務服務為核心開展的五大社會保險(醫療、養老、工傷、生育、失業)應用,其中IC卡就醫結算發揮著主導核心服務功能,個別城市開展了其它相關業務服務,設置了專用金融區,增加了電子錢包和相應的支付功能。
8軟硬件體系
卡系統軟件包括密鑰管理系統、發卡管理系統、卡管理維護系統、交易管理接口、卡內查詢系統、帳務管理、數據網絡傳輸、清算管理、HIS(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異常交易處理功能等等。
社保卡的硬件體系結構主要包括:服務器、工作終端、初始化設備、讀卡設備、加密機等等。
9壹卡通功能
2011年8月21日,人社部表示,他們正在推行社保壹卡通,部署擴展社會保障卡應用領域的工作。為此,該部發布了《關於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的通知》。加載金融功能後的社會保障卡在具有信息記錄、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等功能的同時,還可作為銀行卡使用,具有現金存取、轉賬、消費等金融功能。以便促進金融服務民生,方便群眾享受社保待遇和金融服務。
具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的金融應用為人民幣借記應用,暫不支持貸記功能。該卡卡片介質為接觸式芯片卡,可以用芯片加隱蔽磁條復合卡的形式暫時過渡,芯片中應同時包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應用和金融應用。
人社部要求,各地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社會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標。到2010年底我國社會保障卡發卡數量約為1億張,到“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全國統壹的社會保障卡發放數量預期將達到8億張,覆蓋60%人口。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2011年8月3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社會保障卡采用全國統壹標淮,社會保障號碼按照《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采用公民身份號碼。從此,社保卡將加入金融功能,全國統壹。
參考資料:
1.
社會保障的相關資訊?
/cardbiz/BulletinChild/105/201052825831/news.htm
4.
2. 人社部:社保卡銀行卡5年後“壹卡通”?
/politics/2011-08/22/c_121891641.htm
5.
3. 社會保障卡統壹標淮 號碼采用公民身份號碼?
/news/1218,20110830159471457.html
6.
4. 社保卡將加載銀行卡功能?
/a/20110831/000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