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盤門旅遊景點介紹
盤門是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陸大門。魯門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外兩面墻構成甕城。在古代,敵人被引誘到城門口,從城上投下弓箭和石頭,就像甕中捉鱉壹樣,全殲來犯之敵.
潘始建於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重建於元末。這座塔於1986年初夏重建。盤門是蘇州古城唯壹保存下來的水陸城門,由兩個水門、三個水陸城門和甕城組成。從城墻北側的石坡道,可以看到整個流明和水門桃城的整體布局和結構。
面板圖片顯微照片
最佳旅遊季節蘇州壹年四季都適合旅遊,尤其是春天。蘇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隨著季節的變換,蘇州園林繁花似錦,或綠樹掩映,或銀裝素裹,盡顯萬千美景。在溫暖的春天,無論是燦爛的春光,還是纏綿的春雨,100多個大大小小的園林裏,萬物蘇醒,生機盎然,是壹幅動人的畫卷。此外,粵光府古鎮的“香雪海”更是梅花撲鼻,梅開二度。它像雪海,滿山遍野,芳香醉人。4-10月在蘇州,可以欣賞到桃花柳的自然風光,品嘗到鮮桃、碧螺春、糖藕、楊梅、枇杷、糖藕、大閘蟹,腌制新鮮,足以讓妳大飽眼福。盤門景區推薦“盤門三景”,位於蘇州西南,盤門水陸大門,跨運河的吳門橋,流光溢彩的瑞光寺塔。三個景點由洶湧澎湃的大運河連接起來,成為蘇州古城的著名景點。魯國的城門分為內外兩部分,兩個城門之間有壹個“甕城”,可以隱藏數百名士兵,以備突然襲擊。水盤門水城門是國內外唯壹完整保留水陸的古代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水城門由雙拱形門和水翁城組成。閘門可以隨時打開和關閉。這種深思熟慮的戰備和防洪設計是古代城市建設史上的壹個創舉。它由內外兩個門組成,門間距4.6米,門深24.5米。外石拱券分段並排建造,菱形墻高達7.25米,墻角立著立方體石柱,架上有過梁承載拱券。拱券高2.75米,有門槽。水門內外之間,南北岸砌成,城墻東南角有壹條洞穴通道,可沿石階登上城臺。內門由三個縱向分段平行石拱串聯而成。三座牌坊規模不壹,第三座牌坊最大,高9.7m,寬9.3m,深6m。內外水門結構不同,不是同壹時代的遺存,外門明顯早於內門。吳門橋吳門橋是蘇州現存最高的古代石拱橋。建於北宋元豐翁城七年(1084年)。這座橋的建成結束了盤門渡口的歷史,所以被稱為‘新橋’。因為這條河比現在寬得多,‘新橋’由北岸的兩座木橋和南岸的壹座石橋連接而成。當時也叫‘三橋’。南宋時,‘三橋’改為三孔石拱橋,改名吳門橋。清代改建為單孔石拱橋,由蘇州金山花崗巖砌成,夾雜少量宋代舊橋遺留的武康石,成為橋梁建造歷史悠久的見證。該橋全長66.3米,寬4.8米,凈跨16米,水巖面至橋欄桿頂高11米。南北坡***50級臺階,全部為全石鋪砌。爬上樓梯,卻見橋、水網、舟楫、城樓、古塔、遠山、水域。現存的瑞光塔為北宋磚塔,高43.2米,七層八面,由外墻、回廊、塔心組成。珍貴的文物在劉藝蕾被多次發現。1963年,在壹樓塔壁發現兩尊木佛,在三樓塔中心取出壹尊石佛和《大中祥符年間》磚刻。1978年,塔內三樓磚龕內發現舍利子、觀音、如來銅像、木刻印刷、碧紙金書等佛經100余卷,為五代至北宋文物。處於
從吳江怎麽去盤門:全程約18.9公裏。起點:吳江市。1.從起點出發往正西,沿縣府路行駛80米,右轉進入中山南路。2.沿著中山南路行駛270米,然後左轉。3.行駛10米,左轉進入劉宏路。4.沿劉宏路行駛410米,右轉進入魯巷北路。5.沿魯巷北路行駛2.0公裏。左轉進入江陵西路6號。沿江陵西路行駛1.0公裏,直行進入江陵北路7號。沿江陵北路行駛2.0 km,直行進入蘇貞陶8號公路。沿蘇貞陶公路行駛890米,然後左轉進入心有高架9號路。沿心有高架路行駛9.0公裏,右轉進入南環高架路10號。沿南環高架行駛1.3公裏。直行進入南環路東11號。沿著南環路東走700米,左轉12。直走進入徐攀路13號。沿著徐攀路直走840米,右轉進入盤門路14號。沿著盤門路走310米,到達終點(在路的左側)。終點:盤門。
中國臺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