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壹個月讀完21本書,我收獲了什麽?

壹個月讀完21本書,我收獲了什麽?

最近,有不少老鐵問我:胖啊,看妳最近的微信備註是“閉關讀書”,妳都讀了什麽書呀?有沒有推薦的呀?

今天,我就寫壹篇文章匯總壹下,說說這30天裏我讀過的那些書,以及讀完之後的收獲。

從數量上來看,這個月我讀了21本,具體分類如下:

列出這個清單之後,我自己被嚇了壹跳。因為在讀書時並沒有發現,原來我的閱讀傾向居然有些偏食,溝通類書籍居然遠超其他類的書。不禁讓我想起壹句話:

人因困而思,因思而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會因為困惑而去思考問題,因為思考了問題,所以去學習如何解決。

反過來說,當妳特別關註某個領域的時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某個領域中遇到了困惑呢?

好了,這個問題到此為止,我們還是來看看大家都好奇的壹個問題吧:壹個月要怎麽讀完21本書?

第壹、 帶著問題找答案 。

正如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所說:“ 沒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

這句話我之前也知道,但是知道和做到就兩回事兒。那麽,我是怎麽做到的呢?

這要歸功於我讀的第壹本書 《演講的力量》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解決了壹個困擾自己很久的寫作問題:文章過於松散,不能緊扣主題。在這本書裏,我找到了壹個可以理清主線的方法: 壹句概括法 。特別簡單,動筆之前先想想“我想傳遞的主要內容是什麽?”,然後接著想“讀者能從文章中獲得什麽?”,最後用壹句不超過15個字的話概括出文章觀點。比如這篇文章,壹句話來概括就是“希望我的經歷能為妳帶來啟發”。

讀書的時候,也是壹樣的,先找出妳想要從書中解決的問題: 我為什麽當初會選這本書?我最想得到解答的困惑是什麽呢?

提出問題之後,還有壹種情況,就是妳發現自己實在提不出什麽問題,這說明什麽呢?說明這本書對現在的妳來說沒什麽用,可以換壹本書來讀了。

第二、 有選擇地跳讀 。

很多人讀書都習慣從第壹頁開始,按照目錄壹頁壹頁讀下去。但是,這種閱讀方式有三個弊端:壹是讀起來比較慢,容易半途而廢;二是缺少對書的整體把握;三是很難把讀到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實際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讀完壹本書的所有內容,只要了解到書中我們最需要的那部分就足夠了。比如說,妳最近在讀工具類書籍,想要在《如何閱讀壹本書》中找到閱讀方法,那就只讀“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這壹部分就可以了。

如果妳害怕漏掉某些信息,建議妳先 快速翻閱壹遍 。實際上,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只要快速地過壹遍,就能對書中的內容有大致的理解。就像看外語電影時,掃壹眼字幕就能對劇情有個大致的印象。

第三、 內化書中內容 。

讀完之後,我們還得把書裏的東西內化,才算是真正讀完了壹本書。有個挺簡單的辦法: 想象壹下,如果妳要為壹個朋友推薦這本書,妳最想跟他分享的內容是哪壹點呢?

根據這壹點,去回顧、思考,然後寫壹段自己的感悟,或者像我壹樣,直接寫壹篇完整的文章都是可以的。

其實,讀完21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收獲是:

那麽,從內容上來講,這些書給了我哪些啟發呢?讓我壹本壹本跟大家分享壹下。

先說演講類的書,壹***6本:

《演講的力量》 :作者是克裏斯·安德森,他參與並指導了上千場TED演講,書裏有特別豐富的演講經驗。對我最大的幫助,也如上文所言,其實是幫我改善了寫作,這也算是壹種跨界吧。

《高難度對話》 :作者是邁克·貝克特爾,既是金牌培訓師,也是暢銷作家。書裏分享了許多解決溝通難題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壹點是:溝通也需要成長。壹分耕耘壹份收獲,人際關系也壹樣。越是重要的關系,就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瞬間贏得信任的冷讀術》 :作者石井裕之是日本頗有盛名的精神治療師,書中的“逆向溝通術”,能夠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推測出對方心理,被廣泛應用於星座、算命和占蔔。比如說“杯子技巧”,當妳把桌上自己的杯子向對方的方向靠時,如果對方沒有移動杯子,就說明兩個人的距離縮短了;如果對方把杯子移開,就說明妳們的關系還不夠近。

《溝通的藝術》 :作者有兩位,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他們在“溝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這本書暢銷40多年,再版14次,堪稱大部頭經典。因為特別厚,所以書裏的內容也特別充實。個人感覺,如果能把這本書讀完,溝通基本上沒有什麽問題了。而且,妳還會發現,很多溝通方法,其實在這本書裏都能找到原型。

《演講的藝術》 :作者戴爾·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這本書裏提到了壹個改善怯場的方法:找壹家KTV,在包間裏獨自練習、肆意嚎叫,體驗放飛自我和放開聲音的感覺。等妳感覺差不多的時候,再找幾個小夥伴來看妳極富真性情的表演。就像“學遊泳要先下水”壹樣,妳要先開口,才能說得更好。

《脫口而出,妙語連珠:即興演說術》 :作者安德裏·賽德涅夫是“魔力公眾演講體系”的創始人。在剖析了數千場即興演講之後,創立了詳盡的演講體系,幫助全球數百位演講家用最短的時間成為優秀的即興演說家。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妳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無論對方提出什麽問題,妳都可以通過壹些過度技巧,把話題引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詳情參考娛樂圈裏,那些被采訪時的機智反應。

再說思維類的書,***3本:

《第3選擇》 :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當問題發生時,除了聽妳的和聽我的之外,還可以聽我們的,實現雙贏。

《選擇卓越》 :這本書的壹位作者是吉姆?柯林斯,曾任職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出版過《基業長青》、《再造卓越》等千萬暢銷書。另壹位作者莫滕?T?漢森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簡言之,這本書是教我們如何在多變的世界裏,通過小步試錯、制定計劃、籌備預案,壹步壹步走向卓越。

《壹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 :作者布蘭登·羅伊爾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這本書提出了壹個公式:論點=論據+關鍵假設。如果我們想反駁壹個人,從這幾個角度任意切入都可以找到反駁的點。

然後是心理類,2本: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壹郎和古賀史健用青年與哲人對話的形式書寫,傳達了“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觀點。這本書我讀了最多遍,因為實在是太震撼了。只要妳願意,並能承擔後果,妳就可以擺脫來自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束縛,成為壹個自由的人。

《重塑自我:如何成為壹個很幸福的人》 :作者尼爾?帕斯理查是哈佛大學的MBA、沃爾瑪高管、TED演講家。這位號稱全世界最幸福的人,還受邀為谷歌等世界500強企業做幸福力培訓。書裏提到壹個測試自己興趣所在的方法:周末測試法。

方法很簡單,就是問自己壹個問題:在周末無所事事的時候,妳會幹什麽呢?思考壹秒鐘,然後說出妳的答案,是去看電影,去讀書,還是去唱歌呢?原理也特別簡單:如果周末妳都不想做這件事,怎麽可能是妳的興趣呢?

接著是哲學類,2本:

《哲學的邀請》 :這本書是“治愈馬”老師送給我的,感謝!作者費爾南多·瓦爾薩特是馬德裏中央大學的哲學教授,被譽為“西班牙的薩特”(薩特被稱為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壹)書裏只說了壹個觀點:哲學就是不斷地提問,通過提問題倒逼進步、深入思考。讀完之後,妳會發現:原來人生還有這麽問題尚未解決。(笑)

《哈佛中國哲學課》 :作者邁克爾?普鳴是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中國歷史方向教授。他開設的中國古代哲學課是排名前三的全校選修課。與其說是哲學,不如說是中國古典大家的思想合集,匯集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主要思想,讀完後整個人都斯巴達了,只願我們都能做壹個善良的聰明人。

生活類,2本:

《吃的法則》 :作者邁克爾·波倫是美國首屈壹指的飲食作家,也是有著“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的獲得者。關於吃的法則,我個人記住的壹點是:不是任何東西都能稱作是“食物”。

《這書能幫妳戒煙》 :這本書太神奇了!作者亞倫·卡爾自己就是壹個有著33年煙齡、壹天100支煙的老煙槍。發現“輕松戒煙法”後,不但告別煙癮,還立誓為這個世界解決吸煙問題。這本書暢銷20多年,全球熱賣900多萬冊,戒煙成功率高達90%。在這裏,我就不多說了,推薦大家去看!

剩下的類型,都只有壹本,按順序寫下去吧:

《練習的心態:如何培養耐心、專註和自律》 :作者托馬斯 M. 斯特納認為:我們的焦慮來自於設下的目標。擺脫焦慮的辦法在於:用心感受生活,專註於過程而不是目標。我試了試,確實會不壹樣。比如,在樓下散步的時候,盯著花壇邊擡腿撒尿的小公狗看,確實看出了平靜,感受到了時間流速變慢的體驗。還看到了小公狗做壞事時,有些不安地四處張望,以及撒完尿拔腿就跑的細節。

《壹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跟上面那本《壹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是同壹個作者,布蘭登·羅伊爾。這本書裏有特別多實用的寫作技巧,值得壹看。要註意的是,作者是從西方視角看待寫作,如果要借鑒的話,需要酌情稍作取舍。

《語言的魔力》 :羅伯特·迪爾茨是公認的NLP(神經語言程式學)大師,長期受聘於迪斯尼、IBM等世界500強。語言的奧秘在於,如果能夠避開盲點,就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當我們想要找到問題的關鍵,卻不知道怎麽說時,可以這樣問自己:“如果能夠避免壓力/花費/失敗,妳能得到什麽呢?”比如說,上司覺得“這個項目花費太高”,其實,他只是想“避免額外的浪費”,這時候,做壹個“最劃算的方案”出來,他就會滿意了。

《極簡工作法則》 :作者理查德·泰普勒的人生軌跡極其精彩。30年的職場生涯裏,他涉獵過眾多領域,也負責過許多截然不同的工作。如今自主創業,同時經營著好幾家公司。雖然名字是極簡,但是書裏的法則特別多,壹點兒都不簡。不過,如果能堅持下去的話,工作上大概會簡單壹些。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 :這本書強烈推薦!作者蓋伊?溫奇是紐約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心理協會的成員。壹直以私人心理醫生的身份在曼哈頓工作,幫助病人將情緒急救的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書裏針對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心理傷害都壹壹做了分析,並給出了具體的建議,讀完絕對會有不小的收獲。

最後壹本, 《影響力:技能與實操》 :作者是特裏·R.培根,他是高端人才培訓公司—國際知識學院的創始人。但是這本可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影響力》,所以我個人其實並不推薦閱讀。不過,書裏的部分內容也還是不錯的,感興趣的話可以找電子版來簡單翻翻。

以上,就是這壹個月來,我讀了21本書的方法和收獲。

說句題外話,最近,我迷上了 劉墉 的書,故事簡單,道理深刻,句句深入人心,是真的好看!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