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父母要鼓勵孩子去交朋友,但要教他交友原則,建立正確的朋友圈

父母要鼓勵孩子去交朋友,但要教他交友原則,建立正確的朋友圈

對於所有人來說,朋友是壹生的財富,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現在的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同齡人的陪伴,因此更需要朋友,更渴望被朋友認可與接受,並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得到歡笑與快樂,而這些是我們所無法替代的。

不過,現在很多獨生子女不善於交朋友,不知道如何與人打交道,身為媽媽,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法鼓勵他去交朋友。

壹天,壹位媽媽帶著上2年級的女兒去小區廣場玩,有幾個八九歲的孩子在那裏跳繩,女兒眼巴巴地站在壹旁看著,媽媽對她說:“妳想不想和他們交朋友,然後壹起跳繩?”

女兒嘟著小嘴,低聲說:“想。”

“那就去吧,妳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啊!”

“可是,可是,我不認識他們。”

“沒關系,妳可以先和他們打聲招呼,介紹壹下自己,然後問他們:‘我可以和妳們壹起跳繩嗎?’我想,他們會很樂意讓妳加入。”

“真的嗎?他們真的願意讓我加入嗎?”

“人多在壹起玩才有意思呢,去吧!”

於是,女兒按照媽媽教的方法去做,他們很爽快就答應了。壹開始,女兒還顯得有些拘謹,玩著玩著,她就和他們熟悉了,並成了很好的朋友。

之後,女兒和他們還經常相約壹起去小區廣場玩。

看到女兒不願意結交新朋友,媽媽並沒有指責她,而是鼓勵她去交朋友,並教給她交朋友的方法,從而使她順利加入小夥伴的遊戲之中,並成了朋友。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會主動去結交朋友,尤其是對於年齡小、靦腆、內向的孩子,這時候,我們可以為他們“牽線搭橋”,讓他主動對其他小朋友說“我可以和妳壹起玩嗎”“我可以加入妳們的隊伍嗎”“妳想和我交朋友嗎”。如此壹來,孩子很快就能交到新朋友了。

可以說,交什麽樣的朋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上小學的孩子,還不具備良好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如果不懂得交友之道,很容易結交到品行低劣的朋友。他不僅會受到不良影響,甚至會被朋友帶入歧途。

因此,我們要教給孩子交友的原則,讓他交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朋友,謹防他陷入不當的交際圈。

鼓勵孩子去結交朋友

孩子必須先學會交往,結交更多的新朋友,才可能形成正確的交友觀,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壹課。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去交朋友。

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麽不願意結交朋友,然後再對癥下藥。比如,有的孩子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結交朋友,那麽我們就要教給孩子交朋友的方法,就像上面案例中的媽媽做的那樣;有的孩子是因為害羞,不敢去交朋友,那麽我們就要給他幫助,可以和朋友、鄰居約定,壹起帶著孩子出來玩或吃飯,趁機讓他們相互認識,也可以邀請同事和同事的孩子來家裏做客,在熟悉的環境中,他更容易交到朋友。

了解孩子交友的幾個階段,並給予引導

美國著名教育家齊克·羅賓把孩子的交友過程分為互相重疊的4個階段,不同階段的孩子會自動選擇不同的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而他的交友條件和原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交友的不同階段,給予他正確的引導。

第壹階段:自我中心階段(3~7歲) 。這壹階段,孩子經常把壹起玩或住得較近的孩子當成朋友,他尋找朋友是為了有用,即對方有他喜歡的玩具或他自己不具備的能力。這時,我們可以組織壹些集體活動,邀請與自己孩子有***同興趣愛好的孩子來參加,讓他們在壹起玩耍。

第二階段:自我滿足階段(4~9歲)。 在交往過程中,這壹階段的孩子不是因自我需要而交朋友。在這壹階段,孩子壹旦喜歡結交朋友,我們就應該強化朋友的價值,看重他們之間的友誼,不要否定或詆毀孩子的朋友。

第三階段:互惠階段(6~12歲)。 這壹階段的孩子,交友特點是互惠、平等。所以,在評判朋友的時候,就有了明顯比較:誰為誰做了什麽,並希望得到回報。由於處於這樣的關系,這壹階段的友誼局限於壹對、小團體,而且壹般多為同性關系。這時候,我們不要只做壹個旁觀者,在適當的時候,要教給孩子壹些交友的經驗、技巧與原則。

第四階段:親密階段(9~12歲)。 在這壹階段,孩子們保持著相對親密的朋友關系。他們不再只關註朋友的表面行為,轉而關心其內在素質、幸福與否。很多心理學家把這壹階段視為所有親密友情的基礎,認為如果孩子在這壹階段找不到親密的朋友,那麽到了少年或成年,就不會找到真正的親密夥伴。孩子在親密階段,我們要傳遞給他正確的價值觀,鼓勵他人際關系的發展。

不以自己的好惡來幫孩子劃定朋友圈

孩子應該交什麽樣的朋友?這是我們最為關註的壹個問題。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欠缺是非善惡的判斷能力,害怕他交到不好的朋友,便總會幹涉他的交友問題,以自己的好惡來幫他劃定朋友圈。

的確,我們總希望孩子與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希望他可以向同學學習,提升他的學習成績。我們只要發現孩子與成績差的同學交朋友,或是與調皮搗蛋的、穿著怪異的、愛玩的同學交朋友,就會阻止他們之間的交往。殊不知,當我們對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時,反而會導致他交不到朋友。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調皮搗蛋、穿著怪異、愛玩,只說明他在這些方面存在問題,並不能代表全部,他很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現優異,如待人友善、替人著想、誠實守信、愛勞動等,這難道就不值得其他孩子學習嗎?

我們與其擔心孩子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不妨教給他辨別朋友身上的哪些方面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方面是必須摒棄的。如此,即使孩子交到了某方面有缺陷的朋友,也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如果孩子交到了不好的朋友,我們不要采取粗暴的方式解決,否則會令他產生對立情緒,我們應該先了解情況,然後以尊重的態度與他進行溝通,告訴他應該交什麽樣的朋友,相信他自己會衡量那位朋友是否值得交往。

教給孩子擇友的標準

對於涉世未深的小學生來說,我們要有意識地教給他擇友的標準。我們要讓孩子和正直的、誠實的、知識面廣的人交朋友,不和品德低劣、染有惡習的人交往。當孩子懂得以“損友”和“益友”的標準去選擇朋友時,自然就不會陷入交往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