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麽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攝影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攝影師》教學設計 篇1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壹輩革命家對青少年壹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壹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墻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卷秘書雜誌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回憶上節課歸納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盡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則照以下步驟進行)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壹詞,說說妳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壹詞的用法,想壹想它有什麽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麽事?事情怎麽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為什麽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為什麽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麽?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壹讀。
四、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壹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妳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壹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註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妳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讓學生反復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麽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願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五、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後壹句話,抓住“不過”、“壹定”等詞表示的前後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六、拓展活動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小攝影師》教學設計 篇2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走進名人,感受他們的不平凡。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發生在高爾基和小男孩之間的這件小事,圍繞查找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這條線去感受人物特點,體會偉人的不平凡之處。同時,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壹輩革命家對青少年壹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壹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三種對話形式及標點的用法。
課前準備
高爾基的相關名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壹次備課
二次備課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1、名言導入,了解高爾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壹樣。——高爾基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爾基
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書籍使我變成了壹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松而舒適的詩。——高爾基
介紹高爾基:是偉大的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
同學們,妳們發現這些名言有什麽***同特點?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壹起跟隨壹位小攝影師,走近名人——高爾基。去學習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讀準“攝”的讀音。
3、指導“攝”字形書寫。生自己寫2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認認真真去讀課文。完成兩個小任務:
a、讀準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b、想想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2、檢查學習情況
a、生字詞出示:
攝影師陽光明媚鞠躬膠卷
擺弄雜誌社秘書打量
指名讀,邊讀邊正音。“打量”輕聲——開火車讀——找形聲字讀——齊讀
b、生說“鞠”字書寫時註意點——生板演——自由寫2個
c、指名說說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壹個小男孩想給高爾基拍照,擺弄半天後發現膠卷忘記帶了。高爾基非但不生氣反而交待秘書如果小孩子再來壹定要讓他進來。
三、細讀文本,體會人物感情
1、高爾基和小男孩分別給妳留下什麽印象?
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
小男孩“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
2、從課文中找出體現高爾基和小男孩特點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壹讀,在旁邊做批註。
3、反饋學生找出的句子。指導學生讀通相關句子。
第二課時
壹、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說說高爾基給妳留下什麽印象。
二、品詞析句,感悟“喜愛”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上節課找到體現高爾基喜愛小男孩的句子。
句子1“是妳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妳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妳進來。”高爾基說。
(1)聯系上下文說壹說對話的意思。
(2)想像當時,高爾基會怎麽說這句話,填詞、試讀。(讀出對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之情)
“是妳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3)從哪個詞看出小男孩很有禮貌、尊敬長輩。“站起來、鞠躬、請”讓學生說說詞的意思並表演,再試讀。
(4)緊扣“放”體會高爾基工作之忙,不想被打擾。卻在百忙之中接待小男孩子,滿足他小小的願望。感悟高爾基對小孩的喜愛和關懷之情。
在生活中壹般什麽情況下我們會說把誰“放”進來?
那高爾基自己家都要讓看門的人放,說明什麽?
既然如此繁忙,為何還要在百忙之中接待這麽個小男孩?
(5)和同桌分角色表演,讀壹讀,評壹評。
(6)這組對話的形式和以前的對話有什麽不同?
小結:人物對話“提示語”有的在後;有的在中間。在後文還有的在前邊。妳們說說什麽時候可以放前邊,什麽時候放中間,什麽時候放後邊合適?生談。在今後我們的寫話中,也要學習這種寫法。
句子2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壹切準備停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
(1)小男孩在這位偉人家裏,有沒有害怕或拘束?從哪兒看出?(“吩咐、擺弄、很久很久”)
“吩咐”是什麽意思?(壹般是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交待事情)
“擺弄”什麽意思?(反復撥弄或移動)同義詞:撥弄搬動搗鼓玩弄擺布。
那高爾基堂堂壹名人,這麽忙居然聽從壹個小男孩的吩咐,還讓擺弄了很久很久,妳從中感受到什麽?(喜愛、男孩認真)帶著這種理解讀出“喜愛”。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過渡:擺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擺了個小男孩滿意的造型後,小男孩如願拍成照片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突然”)什麽意思?(壹下子)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來,壹起讀讀這段話。
句子3“妳怎麽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麽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裏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妳膠卷,我這兒有多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壹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1)讀到這,妳們有什麽想問的嗎?學生提問,學生回答。
高爾基為什麽不生氣,還要給小男孩膠卷?
小男孩為什麽不要高爾基的膠卷,非要跑回家拿?
小男孩後來回來了嗎?高爾基讓他拍到照片了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讓他們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重點指導朗讀好高爾基的這句話。緊扣“大聲喊”
過渡:後來故事怎樣?請同學們自己接著把課文讀完。
句子4:“不是,是壹家雜誌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小男孩,就壹定讓他進來。”
(1)這是誰和誰的對話?妳怎麽知道的?
(2)這種對話的形式和以前的對話有什麽不同?(無提示語對話)
師小結:這也是寫人物對話的方法,沒有提示語。壹般用在文中,或讀者已了解對話對象時。直接寫對話,不用提示語。
4、聯系上文,小組討論:高爾基為什麽不見記者,卻願意隨時見小男孩?高爾基喜歡的僅僅是小男孩壹人嗎?今天來的要是換成其他小朋友,他會怎樣?(板書:關心、愛護)
三、感情朗讀,體會高爾基偉大品格
1、自己讀壹讀體現高爾基關心少年兒童的句子。
2、全班齊讀。
四、課後拓展
1、故事續寫:後來小男孩有沒有再來,如果來了,他和高爾基之間又會說些什麽?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模仿文中人物對話提示語方式,至少用上兩種對話形式,寫壹寫。
2、推薦課外讀物:《童年》
板書設計:
6、小攝影師
高爾基:喜愛、關懷、愛護
小男孩:熱愛尊敬
提示語:在前、在中、在後、無提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