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羅庚的愛國情結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壹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壹致通過,讓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為大學教授。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壹生為我們留下了200余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3、焦裕祿忠心耿耿付出
他參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間,壹貫聽黨的話,對黨的工作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了壹生。焦裕祿同誌不愧為黨的好幹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最後死於因建設蘭考,不顧身體患的肝癌。
4、朱自清堅持最後底線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壹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壹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紮。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
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壹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壹些學者壹起,在壹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
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
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5、?錢學森堅持回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百度百科-中華歷代名人故事:愛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