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整理了“2018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基礎模擬題(八)”,跟著來了解壹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實力,無論考什麽都不會害怕!
2018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基礎模擬題(八)
1[簡答題]某社區裏老街坊、老鄰居多,老黨員也不少,鄰裏關系比較融洽。該社區老齡化程度高,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19.5%。而且,高齡老人數量較多。社會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壹些老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壹些老人沒有退休金,生活困難;壹些老人經濟條件雖好,子女卻不在身邊,時常感到孤獨寂寞;壹些老人反映社區文化活動太少、缺乏展示才藝的舞臺;壹些老人被家人忽視,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針對以上情況,社會工作者擬定了壹個社區老人服務計劃,內容包括:壹是協助貧困老人獲得經濟補助;二是請青年誌願者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顧。
問題:
1.該服務計劃滿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還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如何構建社區支持網絡來滿足該社區老人的需求?
參考解析:
1.該服務計劃滿足了老年人的經濟保障需求和健康養老需求,沒有滿足的需求有婚姻家庭需求、社會參與需求和居家安全需求。
2.建立社區支持網絡:(1)個人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集中服務對象個人現存的有聯系且有支持作用的成員,動員服務對象關系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維持和擴大服務對象的社會關系和聯系。
(2)誌願者聯系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尋找和動員社區內或社區外願意成為誌願者的大學生、社區黨員、轄區單位的職工.通過合理配置.讓誌願者和服務對象建立聯系,提供幫助和支持。
(3)互助網絡。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為那些有***同問題、相同背景、興趣的服務對象建立起朋輩支持小組或互助小組,加強同伴之間的支持,促進信息分享和經驗交流,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4)鄰居協助網絡。具體做法是:社區社會工作者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召集和推動鄰居了解服務對象,強化鄰裏和服務對象之間的聯系,發展互助性支持,有效減低正規服務的烙印效果。
2[簡答題] 阿巧,45歲,因身體狀況不佳提前退休,做起了全職太太。讀高中的女兒在住宿學校,周末回家壹天。丈夫工作繁忙,早出晚歸。阿巧每天在幹完家務活之後。便無事可幹,整天待在家裏覺得很無聊。最近,阿巧懷疑丈夫有外遇,開始緊繃神經,跟蹤丈夫的行程、偷看丈夫的手機和通話記錄。這些無中生有讓丈夫發現後很是生氣,家庭開始出現矛盾。
問題:1.在上述案例中,阿巧面臨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針對阿巧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什麽樣的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1.上述案例中,阿巧面l臨的困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全職太太的角色讓她的生活比較枯燥單壹,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意義,迷失了自我。
(2)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和處理家庭危機的技巧,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3)缺乏人際網絡的互動,遇到問題時沒有得到有力的支持。
2.針對阿巧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如下介入策:
(1)對阿巧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調適不良情緒,形成良好的心態。
(2)教授阿巧學習處理家庭問題的壹些方法以及人際溝通技巧,幫助其改變偏執的做法,樹立生活目標。
(3)聯系阿巧的丈夫,幫助阿巧加強和丈夫之間的溝通,提高家庭的功能,強化丈夫在家庭中除了經濟以外的責任。增強阿巧正向面對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整合社區機構資源,介紹阿巧參與社區的誌願者服務,使她在服務中不僅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而且能讓她認識壹些友善的朋友,豐富精神生活。
3[簡答題](方案設計題)
假如妳是壹名學校社會工作者,妳所工作的校園中最近出現了許多沈迷於網絡的中學生,他們往往放學後就成群結伴地“泡”網吧,到晚上10點才離開,有的甚至開始出現通宵上網或者逃學上網的現象,這對校風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
問題:針對這些中學生的行為,擬訂壹份校園服務方案。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問題的陳述及分析:沈迷網絡的中學生會面臨學業、家庭關系、個人升學、身心健康等壹系列問題。通常引起沈迷網絡的原因有三點:壹是青少年心理發展不成熟,是非觀念不明確;二是父母工作繁忙,親子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三是學習壓力大,學生從網絡中尋求解脫和釋放。
2.方案設計:
根據上述中學生的行為,設計出校園服務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標:協助網癮青少年消除網癮,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其處理家庭關系,使其重新回歸校園生活,重整校風。
(2)方案實施策:
①開展個案工作,為其中部分較為嚴重的學生提供戒除網癮的治療。
②開發學校資源,為他們提供各種小組活動,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如建立朋輩群體支持小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習交友技巧,學會合作、關心、體驗需要與被需求等;組織這些中學生成立社區誌願者隊伍,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社區服務,從中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 ③組織學校誌願者定期為他們提供學習方法、興趣等方面的輔導,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方案執行:主要包括整合社會資源、提供服務、監督執行進度、處理危機等。
(4)方案評估:包括中學生對服務的滿意度、方案執行情況及效果評估。
(5)結案:社會工作者對學校社會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同時每隔壹段時問進行回訪。
4[簡答題] 某基金會為先心病患兒提供資金支持,指定醫院手術。住院期間,大多數家長對以後手術康復及以後的升學、就業心存憂慮,心理壓力大。針對上述情況,醫院社工部安排實習社工擬定壹份“患兒家長互助小組”的活動方案,以協助家長更好的應對壓力。第三次活動方案如下:
目標: 幫助患兒家長學習和掌握自我減壓的方法和技巧
具體內容和過程:
1、暖身活動
2、對上次活動內容進行回顧
3、將組員分兩組,討論壓力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4、觀看患兒護理知識片,教授家長護理知識
5、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家庭中照顧患兒的情景,告知夫妻要協調合作、***同完成
6、回顧本次活動,布置家庭作業
要求:1、根據活動目標,指出具體內容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說明理由。
2、完善該方案。
參考解析:
答:1、本案例中,活動目標是幫助患兒家長學習和掌握自我減壓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具體內容和過程顯示是如何照顧患兒的壹般基本常識,偏離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2、 (1)、暖身活動;
(2)、邀請專家,具體指導患兒家長學習和掌握學習和掌握自我減壓的方法和技巧;
(3)、請術後成功融入社會的患兒家長現身說法,介紹成功經驗;
(4)、觀看有關患兒成功以後手術康復及以後的升學、就業的錄像;
(5)、就如何更好地減壓這個話題相互討論;
(6)、回顧本次活動,布置家庭作業。
5[簡答題]小鵬因小時候的壹場疾病導致有輕度智力障礙,父母也因此離了婚,壹直由母親把他撫養大.並且托壹個親戚教會了小鵬洗車,在親戚的洗車場工作。近幾天,親戚反映小鵬已經壹個星期沒有去上班了。躲在宿舍裏睡覺。母親到宿舍找他,問其原因,他只是流淚,說有人欺負他,怎麽勸他都不願意出門。母親束手無策,遂向社會工作者求助。
問題:請運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分析小鵬所面臨的問題,並設計壹個簡單的工作介入目標。
參考解析:
1.從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來看。首先看小鵬的微觀系統,即小鵬自身的個人系統,存在著生理缺陷(輕度智力障礙)、心理障礙(有人欺負他,不想出門)等問題;中觀系統,即對小鵬有影響的小群體,包括小鵬的母親、親戚和工作夥伴等,存在母親和親友關註不夠(壹周不上班才發現)等問題;從宏觀系統來看,主要是小鵬的工作環境等,存在威脅因素(有人欺負他)。
2.從社會生態系統理論的分析框架來看,社會工作者的介入目標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設定:
(1)從微觀系統來看,可以通過促進小鵬個人的成長來增強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逆力。
(2)從中觀系統來看,可以通過重構其親友的社會支持網絡來給予其關懷、鼓勵和支持。給予其良好的親友氛圍。
(3)從宏觀系統來看,可以通過聯動各子系統,致力於消除對智障人士的歧視,給予其關愛和就業支持。
6[簡答題] 案例:
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留守人員”,即農村留守兒童和農村留守老人。調查顯示,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其中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壹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l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的兒童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留守老人”以及其他親戚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註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壹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問題:
1.留守兒童有哪些需求?
2.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可以開展哪些服務?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留守兒童具有和其他兒童壹樣的各種需要。
(1)生存的需要,包括生命存在的需要和社會存在的需要兩個方面。
①生命存在的需要:獲得基本生活照料,包括養育照料和可獲得的最高水平健康醫療照料等。
②社會存在的需要:獲得社會身份,包括姓名、戶籍和國籍等。
(2)發展的需要,指兒童為了身心發展需要獲得的關愛、教育和引導。它主要包括:
①獲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愛和適當管教,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壹需要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相對更迫切。
②擁有受教育的機會,有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滿足其探索和認知世界的求知欲。
③獲得足夠的休閑和娛樂,有適合兒童且安全的娛樂場所,為兒童形成良好的娛樂休閑態度、方式和行為提供教導和培養。
(3)受保護的需要,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在身心兩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為的傷害。這些人為的傷害主要包括對兒童的虐待、忽視和剝削。
(4)社會化需要,要求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個人和社會的交互作用,獲得語言、思維、情感等能力和行為方式。兒童社會化的具體內容包括:
①培養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兒童掌握吃飯、穿衣、保持個人清潔衛生、語言表達等人類發展的最初行為方式。
②促使兒童的自我觀念發展,使兒童能分清自我與非我兩者的關系。
③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協調好個人與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關系。
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兒童逐步適應社會規範,具備社會公德;培養社會角色,使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扮演適當的性別角色、遊戲角色、學校角色以及社會角色等。
2.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的社會服務主要有:
(1)留守兒童成長服務。聯系資源,在農村地區積極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升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整體營養水平,促進身體健康。社區社會工作者要著眼於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生活需要,開展學業輔導、心理咨詢、人際交往技巧訓練、生活技能訓練、青春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服務,提升留守兒童學習、生活適應能力。
(2)留守兒童家庭服務。農村社會工作者可以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照顧者提供培訓,增進其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理解,提高教養技巧,增強監護和照顧能力。
(3)青少年犯罪預防與行為偏差青少年矯治服務。農村社會工作者要提供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行為發生的社會服務,及時發現潛在影響因素並進行幹預。對出現偏差行為的留守兒童提供矯治服務,糾正偏差行為,建立良好學習、生活習慣。
(4)留守兒童社區托管服務。農村社會工作者要動員農村社區的正式和非正式組織,整合資源開辦農村留守兒童社區托管服務,配合學校教育和家庭照顧,為青少年提供良好成長環境。
提示本題考點是兒童的需要以及留守兒童的服務內容,分別對應教材中“兒童社會工作”和“社區社會工作”兩章的內容。其中,留守兒童首先具有和其他兒童壹樣的需要,其次他們在某些方面的需要會相對缺乏。
7[簡答題] 某小區現有十幾個青少年緩刑人員在社區服刑。作為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妳將如何開展工作?請制訂壹份服務方案。
參考解析:
(壹)問題的陳述及分析:
社區的青少年緩刑服刑人員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不愛與人交往,缺少學習的機會。
這是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因為這些人員的家庭和社會不能接納他們。
(二)方案設計:
1.方案目標:
協助社區青少年緩刑人員與家人改善關系,恢復他們對自己的信心,幫助他們找到生活和學習的目標。
2.方案實施策:
(1)可以運用同理心、尊重、真誠、表達簡潔具體等技巧以及接納、非評判等晾則,和青少年緩刑人員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
(2)作為緩刑人員,他們會面臨很多困難,如不被家人、社區接受,缺乏學習工作機會等,因此,工作者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有針對性地為他們開展服務。
(3)社區工作者可爭取社區相關部門的支持,訪問青少年緩刑人員的鄰居、同學以及所在社區的管理人員等,掌握他們的各種情況;通過個案輔導、會談的方法,幫助問題嚴重的青少年緩刑人員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通過小組活動、誌願者活動、親子溝通、平行小組活動等,幫助青少年緩刑人員減輕心理壓力。
(4)根據不同個案的情況,選擇結案。結案後,做好相應的跟蹤、評估和總結醜作。
3.方案執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務、整合社區資源、監督執行進度等。
4.方案評估:
包括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方案的執行情況和效果評估等。
8[簡答題]案例:妳是壹名在軍休所工作的社會工作者。近日妳所在的軍休所新人所了幾名退休老幹部,經過觀察妳發現他們對軍休所的新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所以妳決定以小組工作的方法為他們開展服務。
問題:
1.妳認為新人所的退休老幹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2.選取某壹節小組活動,呈現此次的小組活動計劃書。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新人所的退休老幹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
(1)角色失調。軍休幹部移交政府安置是使其重新回歸社會,實際上是壹個由在職到離職、由軍隊到地方、由軍人到老百姓的社會角色轉變過程和“再社會化”過程。對於戎馬壹生的軍休幹部來說,軍轉民的手續可以在短時間裏辦結,但根深蒂固的軍隊情結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休養生活,他們有意無意地“抗拒”“延緩”著這種“再社會化”,呈現出壹定的角色失調。
(2)心理失衡。隨著社會地位發生的相對變動,盡管軍休幹部基本生活無憂,但他們將自己的利益得失與軍隊和地方管理的離退休幹部等同輩群體進行對比時依然會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3)行為失範。隨著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加速,既往重視國家利益、強調服從的意識逐步改變,壹些軍休幹部越來越看重自身因為從軍而遭受的各種損失和超過壹般民眾的特殊貢獻,自我實現、經濟利益日益代替“國家”賦予的價值觀,要求“補償”的呼聲越來越高。
2.此題無標準答案,小組計劃書的設計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活動能夠突出目標及主題,並且符合小組整體進程即可。
提示本題考點是軍休社會工作服務對象面臨的問題,以及采用小組工作方法提供服務。小組工作是重要的社會工作方法,要引起重視,註意小組工作理論、目標和所設計活動之間的邏輯性。理論是活動設計的支撐,目標是設計活動的方向。
9[簡答題] 李強,男,14歲,某中學初二學生,性格內向,聰明,但成績壹直平平,家庭條件較為優越,父親是某局處級幹部,母親經營服裝生意。父母雙方均忙於各自的工作,無暇’管教李強,將其委托給保姆全權照顧。李強初壹時迷上了網絡,最初是在家裏玩,只要父母不在家,他就上網玩遊戲,後被父母發現並被禁止上網,他就在放學後與同學壹起去網吧玩,甚至徹夜不歸,為此常遭父親打罵。李強的逆反心理不斷加劇,多次與父母發生言語上的沖突。據班主任反映,李強在校期間情緒波動極大,學習態度消極。父母很著急,曾先後聘請醫學界、教育界人士對其進行治療,但效果均不明顯,因此前來請求社工幫助。
問題:1.在上述案例中,李強面臨的主要困境是什麽?
2.針對李強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如何介入?
參考解析:
1.李強面臨的困境主要有:學習成績平平;上網成癮;與父母的關系緊張,等等。
2.主要介入策:
(1)與李強父母溝通,了解他們對李強的了解程度。
(2)與學校班主任聯系,了解李強初中階段的情況,尋求更多的社會信息。
(3)與李強面談,多角度了解李強的愛好、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及各種想法,尋找李強迷戀網絡的最主要原因。
(4)運用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與服務對象建立信任的關系,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其逐步擺脫對網絡的迷戀心理。
(5)改善父母與李強的緊張關系,要求父母安排時間協助李強恢復正常的學習,多陪孩子。
10[簡答題]案例:
劉某,46歲,在某市工地上打零工,妻子和兒子在壹家超市工作。壹家人收入不高,生活過得平平淡淡,但他們也很知足。後來劉某在工作中經常伴隨輕微乏力、發熱等不適癥狀,礙於工作原因,劉某沒有及時到醫院檢查。然而不久前,劉某又出現腹瀉、腹痛、
右肩酸痛等加重癥狀,在家人勸說下,才同意妻子陪同他到某市重點醫院檢查,沒有想到劉某已經是癌癥晚期,還有兩個月的存活期劉某壹直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經常亂發脾氣,摔壞家具,多次偷偷流淚大哭,這對他們家庭是個沈重打擊.壹家人陷入悲傷境地,使全家人情緒低落,失去生活的方向。
問題:假如妳是壹位醫務社會工作者,請設計壹份為劉某及其家庭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方案。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
臨終關懷是指向臨終服務對象及其家屬提供壹種積極、全面的照料,以控制疼痛、緩解其他相關生理癥狀以及解除心理、社會與精神層面的痛苦為重點,強調通過保二子性的治療和支持性的照顧,盡可能地使服務對象能夠有尊嚴、無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同時,通過向臨終服務對象親屬提供支持與哀傷輔導,使其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
劉某是晚期癌癥患者,面臨生理、心理方面的多重病情,其家屬也在心理、生理、精神和經濟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死亡和瀕臨死亡階段,患者要承受身心方面的雙重痛苦。醫務社會工作者要了解臨終者可能會有的恐懼、絕望、壓抑等心理反應,了解臨終者對於治療的願望,提供臨終關懷服務,使患者能有尊嚴地離世。社會工作者還要協助患者及其家人處理好醫療與後事安排、家人支持等方面的事宜。
2.方案設計
對癌癥患者及其家屬的社會工作方法主要是情緒疏導與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穩定的溝通關系、經濟與資源的整合協助、整合生命意義與心願達成以及哀傷輔導等,根據患者劉某及其家屬的需要,為劉某及家屬設計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信仰等方面的臨終關懷服務方案具體如下:
(1)方案目標:
①滿足劉某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減少他對死亡的恐懼。
②緩解劉某身體上的疼痛,減輕他的痛苦。
③保證劉某及其家庭的最佳生活,讓劉某有尊嚴地走完生命的最後階段
④為劉某家屬提供在劉某重病期間以及生命終結後陷入哀傷的各種支持
(2)方案實施策:
①為劉某及其家屬提供緩和性照顧和支持性照顧。
②照顧方式是由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以及受過訓練的護工和家屬組成的團隊提供服務。
⑧照顧地點可以是在家裏也可以是在醫院。
④照顧初期以治療性照顧為主,後期以緩和性照顧為主,去世後延伸為對其家人的照顧,最大限度地協助患者及其家屬適應面臨的困境。
(3)方案執行:
①利用社會資源為患者劉某及其家屬提供服務,協助他們認識疾病,應對實際困難
②滿足劉某的需求,對劉某的治療以減輕和緩和痛苦為前提,包括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寵物治療、戲劇治療等,按摩和做運動也常用來緩解臨終者及其家庭照顧人身體上承受的壓力。
③協助劉某及其家屬進行情緒疏導與情緒支持,通過談論生命意義,改變錯誤認知,處理不良情緒,最後獲得情緒上的安寧,安詳地對待死亡。
④協助劉某與家人以及醫療團隊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處理突發危機。
⑤醫務社會工作者要盡力為患者和家屬提供信息和經濟援助,直接為劉某及其家人提供服務。
⑥劉某過世後要為其家人提供哀傷輔導,支持他們走出悲傷歷程,重新投人生活。
(4)。方案評估:
醫務社會工作者和醫務工作人員壹起做評估,主要包括患者家屬的滿意度、方案執行情況以及執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