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45歲不能賣菜

45歲不能賣菜

武漢市江岸區吉慶街勝利菜場正在進行升級改造,但工地張貼的《入駐須知》上卻要求女攤販年齡不能超過45歲,男攤販不能超過50歲。按照菜市場承包經營管理方的說法,主要是考慮到菜市場很多工作需要搬上搬下,超齡商販身體可能承受不了工作風險。

攤販能不能勝任賣菜的勞動強度,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他人根本無從知曉。如果力所不能及,相信不用市場做強制規定,他們自己也會知難而退。反之,若可以勝任,年齡的大小就不該成為壹種束縛。

說到底,該市場的規定與暗藏在社會思潮中的“年齡歧視”如出壹轍,在冠冕堂皇的包裝下,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以年齡為標準,鼓吹“自然淘汰”,顯然不符合社會文明的標準,這也是公眾對該事件感到不滿的根本原因。

擴展資料:

個體攤販,按照自負盈虧的經營原則,只要他們遵循菜場管理方的相關管理要求,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權利。同時因為賣菜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從業者年齡分布跨度大,恰恰是攤販群體的重要特征。

如果家裏有父母、老人在菜市場賣菜,反而成了整個家庭壹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可以幫助家庭渡過眼前的“經濟危機”。從這個角度來說,菜市場也不應該簡單粗暴地規定超過多少歲就不能賣菜。

不能因為輿論場,尤其是互聯網中的“年輕崇拜”趨勢,就忽視了我國已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45歲就不能賣菜的思維,顯然已經與時代脫節。這不光是市場工作人員的失誤,也體現出了政策制定的水平問題。目前,這則規定已經被當地責令立即改正。

老年人可以有詩與遠方,中年人也可以有愛與希望,年輕人更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讓全社會的每壹位成員都不被年齡問題所困擾,都可以盡情散發自己的能量、發揮自己的作用、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光明網-45歲不能賣菜,年齡歧視都成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