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齋夫人閱讀(附答案)及譯文
原文
楊誠齋夫人羅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詣廚躬作粥壹釜,遍享奴婢,然後使之服役。其子東山先生啟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也。”東山守吳興,夫人嘗於郡圃種。 躬紡緝以為衣,時年蓋八十有余矣。東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積券,曰:“此長物也,自吾積此,意不樂,果致疾。今宜悉以謝醫,則吾無事矣。”平居首飾止於銀,衣止於綢絹。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饑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誠何心哉?”誠齋父子,視金玉如糞土。誠齋、東山清介絕俗,固皆得之天責,而婦道母儀所助亦已多矣。——《鶴林玉露》卷之四·丙編·誠齋夫人
譯文
楊誠齋夫人羅氏,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了,每年冬天,黎明的時候就起床,到廚房裏親自煮壹鍋粥,每壹個仆人婢女都吃過了熱粥之後,才讓他們工作。她的兒子東山對她說:“天氣這麽冷,您這是何苦呢?”誠齋夫人說:“仆人也是別人的孩子啊!”東山擔任吳興太守的時候,誠齋夫人已有八十多歲了。東山把自己月俸的壹部分用來侍奉母親。誠齋夫人有壹天患了小病,已經痊愈之後,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說:“這是多余的東西,自從我積蓄這些東西以來,心裏就不快樂,(後來)果然患病了。現在應該全部拿出來感謝大夫,那麽我就沒事了。”平時生活中的首飾僅僅是銀的,衣服僅僅是綢絹。(誠齋夫人)生育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全部自己哺乳,(並且)說:“餓著別人的孩子,來餵著自己的孩子,這究竟是什麽樣的心呢?”誠齋父子,把金玉看作糞土。誠齋和東山清正耿直,超越尋常,這固然和他們與生俱來的資質有關,但也與誠齋夫人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為人母的儀範有相當大的關系。
試題
1、下列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是
A、奴/婢亦人子也。B、奴婢/亦人子也。C、奴婢亦/人子也。D、奴婢亦人/子也。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躬( ) (2)宜( )
3、翻譯下面的句子
饑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誠何心哉?
4、選文通過哪幾件事來表現誠齋夫人的勤勞?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5、從選文中可以看出誠齋夫人具有怎樣的品格?
參考答案
1、B。2、躬:親自。宜:應當。3、餓了別人的孩子,來哺養我的孩子,這是什麽心呢?
4、(1)親自下廚煮粥。(2)親自種 紡線。(3)親自餵養自己的孩子。
5、寬厚仁慈,勤儉持家,善待下人,言傳身教。
參考:百度文庫
(/link?url=sIc8cavZxWCVo-nZgV7ZcvOQ6QQ_VnzDV76643QxTwTBLDj3WBmEI-DYLhU2fgs36XBnpMcHouH-xHAIQQTfrWqGO8Y_KwjJf_WIwQPu8cS)
2. 禹廟文言文翻譯禹廟賦——陸遊 世傳禹治水,得玄女之符①。
予從鄉人以暮春祭禹廟,徘徊於庭,思禹之功,而嘆世之妄②,稽首作賦。其辭曰:嗚呼!在昔鴻水之危害也,浮乾端,浸坤軸。
裂水石,卷草木。方洋徐行,彌漫平陸。
浩浩蕩蕩,奔放洄伏。生者寄丘阜,死者葬魚腹。
蛇龍驕橫,鬼神哭器③。其來也組練百萬、鐵壁千仞。
日月無色,山嶽俱震。大堤堅防,攻龁立盡④。
方舟利揖,辟易莫進。勢極而折,千裏壹瞬。
莽乎蒼蒼,繼以饑饉。於是舜謀於庭,堯咨於朝。
窘羲和,憂臯陶。伯夷莫施於典禮,後夔何假乎簫韶⑤。
禹於是時,惶然孤臣。耳目手足,亦均乎人。
張天維於已絕⑥,極救命於將湮。九土以奠,百谷以陳。
阡陌鱗鱗,原隰畇畇⑦。仰事俯育,熙熙終身。
凡人之類至於今不泯者,禹之勤也。孟子曰: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
天以水之橫流,浩莫之止,而聽其自行,則冒汝之害,不可治已。於傳有之,禹手胼而足胝,宮卑而食菲,娶塗山而遂去腎,不暇視其呱泣之子,則其勤勞亦至矣。
然則孟子謂之行其所無事,何也?曰:世以己治水,而禹以水治水也。以己治水者,己與水交戰,決東而西溢,堤南而北圮。
治於此而彼敗,紛萬緒之俱起。則溝澮可以殺人,濤瀾作於平地。
此鯀所以殛死也。以水治水者,內不見己,外不見水,惟理之視。
避期怒,導其駛,引之為江為河為濟為淮,匯之為潭為淵為沼為沚。蓋於性之所安,而行乎勢之不得已。
方其懷山襄陵,駕空滔天,而吾以見其有安行地中之理矣。雖然,豈惟水哉。
禹之服三苗,蓋有得乎此矣。使禹有勝苗之心,則苗亦悖然有不服之意。
流血漂杵,方自此始,其能格之幹羽之間,談笑之際耶?夫人之喜怒憂樂,始生而具。治水而不憂,伐苗而不怒,此禹之所以為禹也。
禹不可得而見之矣,惟淡然忘我,超然為物者,其殆庶乎⑧。註釋 ①玄女:古代傳說中的女神,亦稱九天玄女,授禹以治水之符。
? ②妄:亂,無序。? ③器:指具體事物或名物制度,與“道”是壹對哲學範疇。
《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 ④龁(hé核):咬。
? ⑤羲和,臯陶,伯夷,後夔(kuī葵),都是堯舜時期輔佐大臣。? ⑥天維:上天賴以固定的繩索。
? ⑦隰(xí席):新開墾的田地。畇畇(yún雲):平坦整齊貌。
? ⑧殆(dài怠):大概。庶:幾乎,差不多。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問題7.A 8.D 9.B 10.(4分)韋臯離開張家的原因:嶽父張延賞對其無禮;奴仆們也逐漸瞧不起他;自己無法忍受別人的輕視;妻子張氏對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夠成事立功,不虛度光陰。
(1點1分) 11.壹個人才的成長,不僅需要自身的主觀努力,而且需要有慧眼識才的“苗夫人”式的伯樂。人才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只是內因,而“苗夫人”式伯樂的器重、包容、培養與舉薦,則是人才之為人才的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才能使人才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與盡情釋放出來。
因此,人才之成為人才看是必然的,其實是偶然的。只有人才遇到“苗夫人”式的伯樂,有其在私下傾力相助,有其在困境中竭力包容,有其在關鍵時伸出援助之手,有其在合適的時機奮力舉薦,人才才能有機會成為真正的人才。
只是如韓愈所言“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解析 試題分析:A鑒:名詞 識別力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8. 試題分析:應為“超過了當初沒有當官的時候”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9. 試題分析:他不是壹並送還了張家的禮物,而是每到壹個驛站送還壹批禮物。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由原文“不二三歲,以韋郎性度高廓,不拘小節,張公悔之,至於無禮。
壹門婢仆亦漸輕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賤視,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其妻垂泣而言曰:“韋郎七尺之軀,學兼文武,豈有沈滯兒家,為尊卑見誚。良時勝境,何忍虛擲乎?”韋乃告辭東遊”即可歸納概括出來。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1. 試題分析:本題可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如韋臯自身的努力、有骨氣;從苗夫人的慧眼識珠;從韋臯妻子的賢惠;張延賞的目光短淺等。 考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能力層級為探究F。 參考譯文: 張延賞是蒲州人,連續做了幾朝的官。
他經常舉行宴會招待客人,想要從客人中挑選壹個女婿,可是沒有他滿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晉卿的女兒。
她有識別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選了秀才韋臯,她說:“韋臯將來的尊貴,無人能比。”於是把女兒嫁給了韋臯。
過了二三年,因為韋臯性格清高,不拘小節,張延賞很後悔,以至於對他無禮。慢慢地,家中的奴婢們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對韋臯壹直很好。
因為人們輕視他,他的愁悶之情無法抑制。妻子張氏哭著說:“韋臯是個七尺男兒,又文武全才,怎麽能長期呆在我們家中,讓家裏人和奴婢瞧不起。
大好年華,怎麽能夠虛度?”韋臯於是向張延賞家裏的人告辭,獨自向東遊學求官。妻子張氏將自己的嫁妝首飾全都送給了他。
張延賞對於他的出走很高興,送給他用七頭驢所馱的物品。每到壹個驛站,韋臯就叫壹頭驢馱著物品返回家中。
經過七個驛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韋臯所帶的東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飾以及壹些書籍。
這些是張延賞所不知道的。 後來韋臯執掌隴右軍事。
恰逢德宗皇帝巡視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勞持節鎮守西川,來接替張延賞。於是韋臯改了姓名,把“韋”改作“韓”,把“臯”改作“翺”,左右之人沒有人敢說這件事的。
他到了天回驛站,距離西川府城還有三十裏,有人特意報告張延賞說:“替換妳的,是將軍韋臯,而不是韓翺。”苗夫人說:“如果是韋臯,必然是女婿韋郎。”
張延賞笑著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個韋臯早已經死在溝谷裏了,怎麽會來繼承我的位置?女人說的話,不值壹提。”苗夫人又說:“韋臯之前雖然貧賤,但是英雄氣概沖天。
當時同妳說話,從來沒有說過壹句奉承話,因而被妳疏遠。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說的沒錯。張延賞憂慮不已,不敢擡頭觀看,他說:“我不會識人。”
說完從城西門走了。凡是當初對韋臯無禮的奴婢,都面有慚色。
只有苗夫人無愧於韋臯,真是有遠見呀!韋臯對待嶽母,超過了當初沒有當官的時候。從此全國當官有錢的人家,不敢輕視貧賤女婿。
郭氏作了壹首詩說:“孔子從周又適秦,古來聖賢出風塵,可笑當日張延賞,不識韋臯是貴人。”。
4. 文言文翻譯原發布者:nilupar2002
151.狐豬爭功,文言文翻譯狐笑豬曰:“汝蠢然壹物,焉能及我。”豬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見得能立功於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蒼生,如何言無功?若汝則無功耳。”豬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無功?”羊貿貿然來,曰:“汝等不必爭,我能兼汝二者之長,又當如何?”語未竟,狼突如其來,盡撲殺而食之。笑曰:“這壹班奴隸性質的畜生,動輒言功,只合做我的犧牲也。”譯文:狐貍笑豬說:“妳是壹個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豬說:“妳就不必譏笑我了,妳也不見得在世界上有什麽功勞。”狐貍說:“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麽說我沒有功勞呢?如果是妳則沒有功勞了。”豬說:“我的肉,能讓人吃飽肚子,怎麽能說沒有功勞呢?”這時壹只羊莽莽撞撞地走過來了,說:“妳們就不用再爭了,我兼有妳們兩個的長處,妳們覺得呢?”話還沒說完,壹只狼突然來到,將它們全部撲殺了。然後笑著說:“這壹幫只適合做奴隸的動物,動不動就說自己的功勞,只能做我的食物罷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憂》的翻譯沈屯子生性多慮,整日憂心忡忡。壹天,他與朋友壹塊來到集市上,聽說書人說到“楊文廣圍困柳州城中,內乏糧,外無援”時,他立時緊皺眉頭,站在壹旁唏噓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著:“文廣被困在那裏,怎麽才能解脫呢?”竟因此憂愁得生了壹場大玻家裏人勸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來。途中正好看見有人扛著壹捆竹竿
5. 揠苗助長文言文翻譯拔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壹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裏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壹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6. 壹個文言文翻譯1.蘇軾母親親自把書教授給他。引申為親自教他讀書。以,介詞,譯為用,把
2.蘇軾對母親說:“我如果是範滂,母親也會贊許我嗎?”母親說:“妳能成為範滂,我怎麽不能成為範滂的母親呢?”
這節選自蘇轍為他的兄長蘇軾所寫的墓誌銘《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公諱軾,姓蘇,字子瞻,壹字和仲,世家眉山。曾大父諱杲,贈太子太保。妣宋氏,追封昌國太夫人。大父諱序,贈太子太傅。妣史氏,追封嘉國太夫人。考諱洵,贈太子太師。妣程氏,追封成國太夫人。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範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誌,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
先生諱名軾,姓蘇,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曾祖父蘇杲,(被朝廷)追贈為太子太保。曾祖母宋氏,追封為昌國太夫人。祖父蘇序,死後獲朝廷贈為太子太傅,祖母史氏,追封為嘉國太夫人。父親蘇洵,死後贈為太子太師,母親程氏,追封為成國太夫人。先生十歲時,母親親自教育他,蘇軾閱讀古今成敗的事例,很快就能概括他的梗概。壹次,母親讀《後漢書》讀到《範滂傳》,慨然嘆息。蘇軾侍立在壹旁,說:“我如果是範滂,母親也會贊許我嗎?”母親說:“妳能成為範滂,我怎麽不能成為範滂的母親呢?”先生更加勤奮有誌於效力朝廷。母親欣喜道:“我真有壹個好兒子啊。”等到蘇軾成年,學問通貫儒家經典和史書,寫文章壹天能下筆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