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
亞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壹步研究改進,三人***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
在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裏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註意到壹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壹團青綠色黴菌,也就是青黴素。之後澳大利亞病理學家弗洛裏(Howard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通過壹段時間的緊張實驗,終於用冷凍幹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
亞歷山大·弗萊明早年經歷
亞歷山大·弗萊明1881年8月6日出生於蘇格蘭基馬爾諾克附近的洛克菲爾德。在他7歲時,父親去世。由大哥和母親將他和幾個兄弟養大,他在山野長大,這鍛煉了他的觀察能力,算是為日後的細菌培養積累了初步的基礎。
13歲左右,弗萊明去倫敦投奔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湯姆。湯姆其時已從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去倫敦發展事業並成為了壹個眼科學家。他先是在壹所類似技校的學校學習,16歲畢業後就去了壹家專營美國貿易的船務公司上班。1901年,在弗萊明20歲時,他的壹個終身未婚的舅舅去世,留下了壹筆較為可觀的遺產,湯姆敦促他善加利用這筆財富,建議他學習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