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201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國家項目

201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國家項目

首次定位為國家項目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馬年春晚執行總導演呂逸濤日前在接受采訪時透露,2014年的央視春晚已被定位為國家項目。

呂逸濤作為曾經的哈文團隊中的壹名主創,已是第三次參加春晚的創作。談到2014年春晚格外受重視,他表示,“春晚是壹直都被重視的。我參與了三屆。只是今年更加重視了,把它定位為國家項目,這是第壹次。這個之前沒有提過,以前我們都是說臺長工程,也都很重視。但國家項目,今年第壹次提。我自己覺得,那國家項目是什麽呀,奧運會開幕式是國家項目,是吧?這是壹種類型,它的‘格’就高,重視程度就高,也體現領導迫切地想改變,各方面想去做好這個事。”

為何會出現這樣壹種變化?

首先,央視春晚已成為新的民俗習慣。1983年,央視首次辦春晚節目時,主創人員自己都沒有想到,這臺晚會會延續30多年,而且壹發不可收拾了。隨著國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央視春晚也成為央視的壹大驕傲也是壹大心病,越來越不好辦已成為***識。不僅有人鼓噪要取消央視春晚,就連央視內部也有人建議停辦,因為這明顯是費力不討好的事。然而,為何又停不下來了呢?原因就是年三十晚看央視春晚已成為華人世界新的民俗。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有“守歲”之習俗,以往都是壹家人圍爐而坐,話桑麻,拉家常,談來年打算,沒有長輩許可,年輕人是不得提前睡覺的,直到零點,長輩分發壓歲錢。這壹習俗延續了千年。如果說這古以有之的守歲讓人難捱那晚餐後的幾個小時的話,那麽,當央視春晚的出現,便成為了最好的守歲佐料,壹家人可以通過觀看春晚來等待零點的到來,久而久之,看央視春晚已成為中華民族新的習俗,而壹旦形成習俗的東西,想取締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

其次,中華民族需要凝聚力。壹個接近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壹個多民族的國家,經濟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也就帶來諸多新的矛盾,特別是各種不利於國家統壹和民族團結的思潮已經出現。國家要強大,中華夢要實現,必須是萬眾壹心。縱觀世界各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文化沒有出現斷層,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就是有壹股內在的力量,這內在的力量就是認同的中華文化。在這樣壹個多元化思想紛呈的年代,更需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而央視春晚,是目前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壹,無疑是壹個既從視覺上欣賞中華文化的絕佳平臺,也是讓國人和同胞潛移默化接受中華文化洗禮的最佳手段。因此,央視春晚不但不會被取締,只會越來越加強,這次被升格為國家項目,便是佐證。

再次,給央視減壓。央視是媒體,也是實行自負盈虧的文化企業。壹臺春晚動轍牽扯數千人,籌備時間長達半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巨大的,而央視春晚無形中承擔了巨大的社會責任,不能以此牟利,所以,央視為辦春晚承受著雙重壓力。而壹旦升格為國家項目,便能像奧運會開幕式壹樣,可以獲得財政支持,用納稅人的錢讓全體國民***享文化大餐,沒什麽不可以。當央視春晚獲得國家財力支持後,相信只會辦得越來越好,因為從導演開始,便更加有了壹種榮譽感。所有演職人員,今後將不再僅僅是參加了壹臺晚會那麽簡單,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履歷上填上“曾經參與國家級項目央視春晚的演出”。

“春晚”展示文化實力

央視“春晚”是全球華人的“年夜飯”,被譽為“國家工程”,是國人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實力的窗口。在語言文字運用上,“春晚”應該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漢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所以,央視“春晚”壹直是《咬文嚼字》重點關註對象。2006年,他們“咬”出了28處差錯。2007年,他們受邀到“春晚”直播現場把關。他們還認真研究過“春晚”字幕的制作程序,給央視提出了提高“春晚”文字質量的建議,並被央視采納。

馬年“春晚”,央視聘請馮小剛為總導演,真正走出了開門辦“春晚”的第壹步,也給“春晚”註入了壹些新的元素,這是值得肯定的。在文字使用上,央視態度嚴謹,十分用心,顯然下足了功夫。不過,要求從嚴的話,也並非無懈可擊,還有壹些值得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