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杠桿原理是什麽 [策略是杠桿,情感是支點]

杠桿原理是什麽 [策略是杠桿,情感是支點]

摘 要語文是壹門培養學生情感的藝術,語文老師作為學生情感的引路人,必須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特別是對語文老師的情感。親其師,信其道。要教好語文,策略是杠桿,情感則是支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 美感 情感 情感策略

我國的古聖先賢幾千年前就提出了“授人漁不授人魚”的學習策略。可以說,好的學習策略,是教學中的省力杠桿。學習策略是杠桿,那麽什麽是支點呢?那就是情感!所以,學習策略中的情感策略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效的情感策略,可以使學生的成績顯著提高。

《學記》有言:“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壹個有魅力的老師,學生就願意親近,聆聽其教誨,課堂上帶著敬仰的情緒聽課,輕松愉快,事半功倍。老師的魅力能夠延伸至課外,甚至影響學生壹輩子。很多老師都對此做過深入的闡述,而且都有壹定的理論高度,筆者也有同感,這裏,只想談談如何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對自己的情感。

(壹)老師要有人格魅力和形象魅力

人格魅力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自然而然會把科任老師作為這個學科的形象代言人,會把對語文老師的情感轉移到語文學科上去。老師的人格魅力不僅僅需要體現在大是大非方面,更要體現於生活細節之中,舉手投足,壹顰壹笑,都是內在魅力的外顯,學生欣賞妳,就會欣賞妳教的語文,無需妳在課堂上費多大功夫,都會“不教自通”。

(二)語文老師要展現自己的學識魅力

學識淵博,會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如何展示自己的學識魅力呢?首先要有深厚的語文功底,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在課堂上,要用自己精練簡潔的語言藝術來演繹語文的學科特點,能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信手拈來。當然這需要我們自己的勤奮積累。除了學科知識豐富,還要知識面廣,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不相關的數學、英語等等。如我在上課的時候,偶爾會“賣弄賣弄”,比如在講詞性的時候,提到動詞,就在黑板上板書“v”,提到名詞,就在旁邊板書“n”,提到形容詞就在旁邊標註“adj”,這樣,既做到了板書簡潔,又能暗示學生我還懂得英語,讓他們對我“刮目相看”。還記得有壹次晚自習,學生自己作業,我站在講臺上,發現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布置的數學題還沒擦去,我閑著沒事,就拿起粉筆在黑板上自個兒悄悄做了起來,當最終答案出來之後,身後突然爆發出了壹陣掌聲,原來學生壹直在關註著我。又壹次在講《神奇的極光》時,極光的成因和電視成像的原理壹樣,我事先向物理老師請教了很多問題,當我運用物理知識把極光的成因講清楚時,學生都投來了驚異的目光。還有在講古文中“山陰”、“山陽”的時候,並沒要求死記硬背,而是教學生用地理知識去理解,什麽北半球啊,什麽太陽直射點啊,在學生輕而易舉掌握這個知識點的同時,也向學生展示了我不錯的地理知識,贏得了學生的尊重。當然,這種“賣弄”要自然而然、不漏痕跡,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三)在和學生的交往中,要展現自己的親和力

這種親和力,不是和學生打成壹片,相反,我壹直反對和學生交朋友,事實證明,很多和學生打成壹片的老師,得不到學生的尊重。和學生的距離要適中,若即若離的狀態最好。讓學生既想親近妳,又有畏懼感。當覺得學生疏遠妳的時候,不妨施用“小恩小惠”拉攏距離。比如,每壹屆我都會把上壹屆高三剩下的語文資料在適當的時候送給壹些同學,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特別關註。每次考試,都要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來辦公室,壹起分析成績,找出問題。平時在校園裏或者走廊上碰到學生,不經意地問問這段時間的學習狀態,或者告訴他“這段時間的學習狀態老師不滿意,妳是完全可以學好語文的人”,對他們的肯定,同樣可以培養起對老師的感情。

(四)批評學生要講究藝術

培養學生對自己的感情,並不是壹味地縱容學生,相反,在學生不完成作業等原則性問題上,還需要嚴格要求,但批評需要講究策略。記得在壹次語文課上,壹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我提醒了壹次,不久又睡著了,然後我又去把他敲醒。突然,我伸入衣袋中的手觸摸到了壹顆糖,我就馬上把那顆糖放在這個學生面前,說“吃了它,妳就沒瞌睡了”。該學生很不好意思,以後上課,她很少睡覺了,至少我的語文課很少睡覺。還有壹次,我剛接到壹個新班,布置了壹篇作文,收上來後發現,其中壹個叫陳××的學生,作文字數不夠,字跡潦草,可以說壹塌糊塗。我還不認識這個學生,壹堂語文課下課以後,我在講臺上要求陳××馬上來辦公室壹趟。我回到辦公室坐在椅子上不久,壹個學生站在了我的面前。我假裝沒看見,繼續批改我的作業。他等了壹陣見我沒理他,開口說:“李老師,妳找我?”我擡起頭看了他壹眼,說:“妳叫陳××?”他回答說是。我故作驚訝:“妳就是陳××啊?不會吧?”他說:“我就是陳××啊。”我說:“那妳看看這篇作文是妳寫的嗎?”他拿過作文看看了,點了點頭。我感嘆道:“俗話說:‘文如其人。’這話可說得不對啊!妳看妳,高大,帥氣,很精神啊,妳怎麽會寫出這樣的作文呢?”然後我問他:“妳知道我看了這篇作文後,在我頭腦中勾勒的作者是個什麽形象嗎?”他不說話,我繼續說:“我猜想的這個作者啊,壹定很邋遢、猥瑣、愚昧……反正就是壹個窩囊廢,這和妳的形象相差太遠了吧?……”從這以後,陳××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作業。我想,這不是批評所起的作用,而是批評中的藝術培養了他對我的某種情感。

★作者單位:重慶市巴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