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孫子(女)上學,兒子或女兒也是為了工作到處奔波,基本上也就老人壹個人在家裏,壹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家,自然也就會感到孤獨。
那麽老人孤獨怎麽辦?接下來泰古為大家分享9大妙招緩解老人孤獨。
老人孤獨的原因是什麽
1、退休老人
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生活落差使老人感到失落、空虛,不願出門,不願與人打交道,內心感到孤獨難熬。
2、農村留守老人
農村留守老人既要幹農活,又要幹家務,還要帶孫子,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都很大。遇到困難無人商量,生病了無人照料,時常感到孤獨無助。
3、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在兒女分家另過或外出打工後,因家庭的冷清會感到陣陣孤獨。尤其是失偶、失獨、失能老人,精神上寂寞,生活上不便,身體上不適,讓他們孤獨感更重。
4、被冷落老人
有的老人雖與兒孫***同生活,但兒孫們各忙各的,較少對老人噓寒問暖,更談不上拉家常。讓老人因被冷落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
5、內向老人
還有部分老人,性格偏內向,隨著肌體的衰老,性格也變得執古怪,與人難以相處。這種孤獨不僅自己痛苦,還會讓全家人的幸福指數大打折扣。
老人的孤獨心理有那些
1
孤獨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變化很大,首先是無所事事閑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悶得慌。看著別人忙裏忙外,自己又幫不上忙,心裏就會煩躁,就會產生孤獨感。
2
枯燥無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發生變化,大事幹不了,小事不用幹,整日在“吃、睡、坐”中輪回周轉。這樣日復壹日,心理上就會產生枯燥無聊的情感,感到生活無趣、無味。
3
累贅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變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不能再為家裏做事,認為自己是子女的累贅和包袱,是“三飽壹倒”的“活害”,覺得生活是壹種折磨,是壹種煎熬,因而產生悲觀失望的想法。
4
黃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認為臨近了生命的盡頭,就像天快黑了那樣的冷寂,從而產生惆悵之感。還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論的影響,什麽“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黃昏曲,身心陷入壹種絕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老人孤獨怎麽辦
1、每天堅持適量運動
每天必須堅持體育鍛煉壹個小時左右,結伴散步,簡單易行,效果不錯。運動還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調整積極的情緒,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
醫學心理學專家指出: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系的適應。運動鍛煉已經成為壹個促進老年人心理適應能力的良好形式。
2、多出門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時呆在家裏孤單寂寞,通過旅遊可以接觸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開闊;走出了狹窄單調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對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處,也可以激發老年人旺盛的精力。
老年人外出旅遊往往多與家人、誌同道合的親朋好友結伴而行,同時,在旅遊過程中,又可結識許多新朋友。老友新朋,***同度過美好的時光,可使老年人心情更加舒暢,對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性格頗有好處。
3、退休後學會轉換角色
到老年,離休、退休了,不管從前官位多高,錢有多少,都應該忘記自己曾經的輝煌與榮耀,盡快實現角色的轉換。
在家裏當慈祥的長者,多幹事,少說話,用愛心溫暖家人,盡享天倫之樂。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溫暖,傳遞幸福。
4、培養興趣愛好
讀書、寫作、書法、繪畫、攝影、彈琴、唱歌、舞蹈、拳術、棋藝、養花、種菜、垂釣、手工制作、飼養寵物……每壹樣都有學不完的知識技能,都能為妳打開壹扇窗,讓妳看到絢麗多彩的世界。
妳可以任選壹兩樣,投身其中。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做事業來做,有利於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體魄。
5、繼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老年人退休後可以繼續學習新知識,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有條件者可參加老年大學,充實自己的生活,延緩大腦的衰老,預防癡呆的發生。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老人不但自我價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學習中排解了孤獨。通過學習,還可以加強老人與社會的聯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會價值感。
6、勇於接觸陌生人
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環境,要面對現實,大膽走出家門,主動與人交往,多關心幫助他人,建立新的人脈,盡快融入到新的環境之中。
多結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別是忘年交朋友。必須有幾個鐵哥們兒或鐵姐們兒。多欣賞、贊美別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會敞開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於排解心中的苦悶。
7、結交愛侶
失偶或離異老人,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伴侶,重組家庭,讓愛情滋潤心田,也是排解孤獨的好辦法。但再婚壹定要考慮周全,慎之又慎,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再婚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溝通和慰藉,這樣在心理上能達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它能使人愉快地度過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後階段。
8、學會自我欣賞
很多退休老人會有壹種自己老了幹不動了,被社會淘汰了的消極思想,其實這是不對的。老人要學會自己欣賞自己。我們老了,不是無能,也不是廢物。我們年輕時已經為家庭和社會做了應有的貢獻。
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為,只要活著就是對家庭和社會的奉獻。不必自卑,不必沮喪,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充滿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對人生。不要過於節儉,該享受的要享受,要精心地打扮修飾自己,穿光鮮時尚的衣服,舉止優雅地參加到各種社會活動中。
9、子女應該常與老人談心
老人整日在家,活動範圍小,又年老、體弱多病,加上對子女的牽掛和對往日好友的思念,內心常常不平靜。
精神上的這些苦惱、煩悶、憂慮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訴說。小輩如能抽時間常和老人談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滿足,同時也利於家庭氣氛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