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0日日本提出無條件投降後,美國急於控制從1910年起就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這個亞洲戰略要地,但此時美國軍隊還遠在沖繩島,鞭長莫及;而蘇軍已經逼近朝鮮半島。美國聯合參謀總部急令陸軍部在10日這天拿出壹項阻止蘇軍控制整個朝鮮半島的方案。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認為,如果和前蘇聯爭速度,派軍隊去搶地盤,肯定要落在前蘇聯後面。不如在朝鮮劃壹條界線阻止蘇軍到朝鮮南部接受日本投降,對美國來說,這條線當然越靠北越好。但又必須使之能為前蘇聯所接受,經過壹番斟酌,最後確定以北緯38°線為分界線。早在1896年和1904年,當日本和沙俄企圖在朝鮮劃分勢力範圍時就曾提出過這壹條界線,但終因日俄雙方矛盾尖銳而未能實現。
三八線方案呈交杜魯門總統後,他馬上批準。8月15日,杜魯門給斯大林發去絕密信,征求斯大林對38度線為受降分界線的意見。16日,斯大林復信表示基本同意。這樣,沒經過任何國際會議的確認,三八線就由美蘇兩國領導人定了下來。它規定三八線以北的日軍向前蘇聯投降,三八線以南的日軍向美軍投降。實際上,前蘇聯紅軍在8月10日進入朝鮮後,已經推進到漢城以南地區,遠遠超過了三八線。美軍直到9月8日才在仁川登陸。蘇美達成協議後,蘇軍履行諾言,退到三八線以北。美蘇兩國以三八線為界分別控制了朝鮮南北。戰後,美國企圖扶植傀儡政權來控制全朝鮮,自然遭到了前蘇聯抵制。於是美國政府轉而采取分裂政策,在南朝鮮扶植李承晚政權。而朝鮮北部則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和國。於是三八線無形中又成為朝鮮南北政權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