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壹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並發動的壹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壹八事變”。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擴展資料
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壹八事變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壹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誌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壹槍。
九壹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武裝侵略的開始,是它爭奪亞洲霸權和走向發動世界戰爭的起點,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個策源地之壹:遠東戰爭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從1931年“九壹八”事變起,中國人民率先以武裝鬥爭反對日本法西斯的武裝侵略,從而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壹槍。
3、社會性質轉變。
“九壹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亦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的英勇鬥爭的序幕。
4、促進民族團結抗日。
九壹八事變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日益增強,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兩黨的再次合作,開創了團結禦侮,***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百度百科-九·壹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