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萊昂內的巔峰之作《美國往事》無疑是壹部極為迷人的影片。這部醞釀及創作歷時13年,耗資達4000萬美元的豪華巨片,是壹部典型的美國“經典影片”,導演嫻熟而瀟灑地搬用著警匪片的套路:暴力色情與恩怨情仇、無恥之尤與俠肝義膽、卑鄙叛賣與義薄青天、酣暢淋漓與憂傷憐憫。自從第壹次看過以來,壹直都令我難以釋懷。它從故事本身,到音樂,到布景,都充斥著壹種強烈的懷舊氛圍,隨著畫面的流動,壹幀幀展開,令觀者感同身受。
這個堪稱“不輸給《教父》的黑幫電影”,在我看來,其最特別之處在於在同樣的場景中對三個不同時間段的描述,並通過主人公的相貌、場景中人物的變化、以及服飾和時代特征來表現時間的流逝。由於大背景的固定,這種細微之處的變化便帶給人們壹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對舊時的懷戀之感也油然而生。
在所表現的三個時間段中,青年時代自然是重頭戲。但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並且使本片不同於壹般黑幫電影的,卻是將近壹個小時的對童年時代的刻畫。
童年是壹個十分包容的時代,它是壹個人最原始而稚嫩的狀態,保留著他們最初的夢想。在影片中,面條壹夥人——斜眼、派希、多明尼克從小就是浪跡街頭的小混混,靠為街頭惡霸——“霸哥”做事謀生。他們燒掉不交保護費的報攤,搶劫醉漢的手表。但是當他們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時,那種樣子又是如此的可愛,令人不忍責備。然而,在搶劫手表過程中卻半路殺出個麥克希,先聲奪人,把手表搶去。面條於是去找麥克希,欲搶回手表,卻不料被執勤警察看到。當警察詢問面條手表從何而來時,麥克希的壹句“是我送給他的”,不僅令面條和警察吃驚不已,更從此使兩個男孩從敵人成了朋友。童年,它包容了罪惡,也包容了美麗;它包容了仇恨,也包容了友誼。
當然,欣賞影片並從中評價是需要壹定的積累和消化,這東西因人而異,不能勉強。很多東西都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別人評價的再好,沒有***鳴也是無濟於事。4小時的《美國往事》包羅萬象,人生哲理豐富,是個值得反復觀看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