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內容如下: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點火發射,並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很多網友看到湯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評論說“感覺像極了第壹次乘坐飛機時的自己”。

負責什麽工作會靠窗坐?穿艙的過程中,他們如何分工?

首次飛行航天員為何靠窗坐?

從發射傳回的畫面中可以看到,聶海勝坐在中間位置,劉伯明和湯洪波分別坐在其右側和左側。

據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偉波介紹,他們的座位與各自所負責的工作有關,以在飛船的狹小空間內有效進行協同工作。作為指令長的聶海勝坐中間座椅,方便下達指令;劉伯明的任務是協助飛船的駕駛,因需要操作的便攜式指令板安裝在了右側,所以,劉伯明坐在聶海勝的右側;湯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側靠窗。

穿艙的過程中,航天員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員進入核心艙後,需要跨過兩個航天器之間的4道艙門。

據介紹,在穿艙過程中,航天員需要不斷與地面進行溝通,判斷飛船的增壓情況。負責這壹通信工作的就是湯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艙內留到了最後。

聶海勝負責打開艙門,並設置狀態。劉偉波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尤其是對接鎖緊之後,打開返回艙的艙門進入軌道艙的過程。

此外,聶海勝和劉伯明要先從穿著壓力服換成日常工作服,接著把設置在前艙門的軌道艙攝像機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

同時,因為需要記錄首次建立對接通道的具體狀態,留下數據,供未來參考,所以,劉伯明在協助聶海勝的同時,還要進行攝像工作。

艙門為何需手動?不能自動嗎?

對於這個疑問,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從大氣環境方面來說,這是壹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以及壹些有害氣體的壓力都不能超過允許值,同時,濕度也必須控制在壹定範圍內,在神舟飛船中,兩個艙段處在密閉不互通的狀態時,打開艙門的前提就是壓力壹致,否則,要麽艙門無法打開,要麽艙門打開速度會極快,可能傷害到航天員,因此,航天員需要先手動打開艙門上的平衡閥,建立壹個小通道,將兩個艙體聯通,待壓力趨於壹致後再打開進行穿艙。

而從需求上來說,楊宇光指出,自動開門也沒有什麽必要,因為穿艙的動作只有航天員在現場的時候才會發生,完全可以手動開門,自動開門反而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