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中秋花燈的方法 步驟簡單如下:
壹、所需材料:
燈籠骨架:硬紙板若幹(廢舊包裝箱)、彩色復印紙;燈籠外部裝飾:紅色卡紙若幹(越大越好,或者其他紅色包裝紙)、貼畫3張、賀卡3張、卷紙芯6個、中國結(購買或自制)等。
工具材料:剪刀、裁紙刀、寬膠條、雙面膠、膠水、膠棒、繩子等。
二、制作過程:
1、先做下層燈籠骨架。裁剪12塊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硬紙板,豎著按圖示拼接並粘貼牢固。每塊骨架的大小取決於燈籠的大小。我們做的算是大燈籠,下層骨架每塊大小約為壹張普通賀卡。
2、再做上層燈籠骨架。裁剪12塊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硬紙板,橫著拼接並粘貼牢固。
3、將燈籠底部系上中國結,再給頂部系上繩子,另壹端系上提棍便可手提。
中秋簡介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
據說此夜月亮最大最圓最亮。從古至今人們都有中秋之夜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其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
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壹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